[發明專利]高效綠僵菌菌株及其在防治椰心葉甲方面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219404.4 | 申請日: | 2008-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8697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2 |
| 發明(設計)人: | 任順祥;胡瓊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A01N63/04;A01P7/04;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麗明;任 重 |
| 地址: | 510642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效 綠僵菌 菌株 及其 防治 椰心葉 甲方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綠僵菌菌株及其在防治椰心葉甲方面的應用。
背景技術
椰心葉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又名椰長葉甲、椰棕扁葉甲、椰子剛毛葉甲、紅胸葉甲等,屬鞘翅目Coleoptera,葉甲總科Chrysomeloides,鐵甲科Hispidae,潛甲亞科Anisoderinae,主要為害棕櫚科植物,是我國禁止進境的二類危險性有害生物。
椰心葉甲于1975年傳入我國臺灣省,1988年在香港發現,1999年8月在南海口岸從臺灣進口的華盛頓葵中檢獲到椰心葉甲,此后我國各口岸多次有截獲該蟲的報道,目前主要在海南和廣東兩省發生。海南省于2002年6月在海口市發現椰心葉甲蟲害,當年在海口、三亞兩市發生疫情,染蟲面積約10萬畝,2004年4月4日,全省發生疫情的有16個市縣,染蟲面積達59.1萬畝。根據2005年8月的調查,海南除白沙縣外的17個市縣均有疫情,染蟲區面積達到595.6萬畝,比較嚴重的市縣有海口、三亞、瓊海和文昌(謝鵬輝等,2006)。除海南大面積發生椰心葉甲蟲害以外,廣東省也出現疫情,2002年,椰心葉甲首次發現危害深圳市的園林綠化,到2005年底,廣州、深圳、珠海、淇江、東莞、中山、茂名、韶關、清遠、陽江等10個城市的棕櫚科植物不同程度受到椰心葉甲的侵害,受害棕櫚植物30多萬株,20多萬株瀕于死亡(謝鵬輝等,2006)。
椰心葉甲喜聚集在葉片特別是未展開的新葉中活動,幼蟲和成蟲均取食心葉表皮薄壁組織,導致葉肉細胞死亡,留下與葉脈平行的狹長、褐色至灰褐色條斑,多沿葉脈取食,不穿透葉片,喜食葉片中部。該蟲深藏于未展開的心葉內,蟲害較難檢查出來,因而導致各蟲態隨未經處理的棕櫚科植物苗木的調運或其它載體遠距離傳播,使椰心葉甲危害世界很多地區和國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嚴格的檢疫措施是防止椰心葉甲在國家和地區之間進行傳播的有效手段,主要檢查未展開和初展開心葉的葉面和葉背是否有椰心葉甲危害狀及成蟲、幼蟲和蟲卵的存在,若發現蟲情,應立即采取退回、燒毀或熏蒸等方式進行處理(Dharmaraju?et?al.,1984)。在我國海南,曾使用多種方法來防止椰心葉甲的傳播,如將感染區周圍3公理范圍內的椰樹砍掉,禁止感染區椰樹向外輸送等(FAO,2004)。
化學防治是目前防治此蟲最主要的方法。常用方法包括藥劑噴霧法、掛包法、莖干注藥法和根部埋藥法。打孔注藥法僅對大王椰子樹的椰心葉甲防治效果較好,而對其它棕擱科植物的防治效果一般。高壓水槍噴霧法不僅浪費藥劑,污染環境,并難以準確防治10余米高的棕櫚科植物心葉里的椰心葉甲。掛包法施藥可真正做到靶向施藥,提高藥劑的有效利用率,并且使用方便,無霧滴漂移,減少了環境污染。由華南農業大學和廣東省南海綠寶生化技術研究所研制的椰甲清粉劑(殺蟲丹和啶蟲瞇)復配劑掛袋法防治椰心葉甲被認為是目前防治椰心葉甲較好的方法之一,防效在95%以上。
然而,大量化學農藥的使用,不但費用投入較高,且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同時由于用藥次數的增多,使用量的增大,致使椰心葉甲對某些殺蟲劑產生抗性,為此,國內外對椰心葉甲的生物防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椰心葉甲具有多種天敵,包括寄生性天敵、捕食性天敵和微生物天敵,目前各國對椰心葉甲的生物防治主要集中在寄生蜂和病原微生物的應用上。
利用綠僵菌防治害蟲的研究與實踐已愈百年,其寄主范圍廣,致病力強,且對人、畜、作用無毒害,對甲蟲類侵染寄生尤為常見,是當今蟲生真菌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1980年在美屬薩摩亞發現綠僵菌感染椰心葉甲,并在1984年開始應用綠僵菌孢子防治椰心葉甲,1988年的調查表明其種群數量明顯低于對照,同時,對椰樹的危害也比較輕微,并在離處理地1km處也能找到感染綠僵菌的蟲體。印度尼西亞利用綠僵菌對椰心葉甲防治的林間試驗表明施菌后幼蟲和成蟲蟲口密度均有降低,蟲口減退率達到90%以上。目前越南、泰國等國也正在開展利用綠僵菌對椰心葉甲防治的研究。
在我國,上世紀80年代臺灣進行了利用綠僵菌防治椰心葉甲的一系列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近年來,大陸的海南和廣東等省也開展相關研究,使綠僵菌在椰心葉甲的可持續控制中展現出光明前景。然而,作為真菌殺蟲劑的關鍵技術—應用價值高的高效殺蟲菌株的選育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高效綠僵菌菌株。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所述高效綠僵菌菌株防治椰心葉甲方面的應用。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農業大學,未經華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194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