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手機的遠程監控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218132.6 | 申請日: | 2008-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37095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迪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迪然 |
| 主分類號: | H04M11/04 | 分類號: | H04M11/04;H04N7/18;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72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手機 遠程 監控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視頻監控信息處理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手機的遠程監 控方法。
背景技術
視頻監控技術從早期的有線閉錄電視監控發展到目前的基于電腦網絡的 數字視頻監控,技術上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數字視頻監控技術可以對 監控信息進行復雜的智能化處理,大大提高了監控系統的性能及可靠性,安 裝方便、成本更低。而且通過電腦聯網,可實現多點監控及混合式管理,可 通過編程對所監控的畫面進行實時分析,滿足各類應用需求。尤其是近年來 寬帶互聯網的發展,更是大大拓展了監控的范圍,通過互聯網,可以在全球 范圍內任何布置監控目標,進行集中管理,已經超越了“千里眼、順風耳” 的目標,真正能夠做到足不出戶可洞悉世界各個角落。但目前的數字監控仍 然停留在有線網絡的基礎上,基本應用在工業生產及辦公領域,也初步走進 家庭,但還是處于工業技術時代,安裝及維護監控系統仍然需要專業人員進 行專門的設備安裝及調試,因此可以說數字監控還不是一個類似家電的成熟 民用產品。但在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對視頻監控的潛在需求還是很大的, 尤其是在大量的場合需要臨時的簡單監控,如現在的社會治安并不令人放心, 有時在認為有安保隱患的區域臨時對陌生人及異常目標進行監控,如果使用 專業的數字監控設備,幾乎不可能做到。另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將是移 動化、無線化,其中手機是重要的載體,而且未來移動互聯網的使用人群數 量將遠高于有線互聯網,有力的證據就是手機用戶數量是PC用戶的好幾倍, 而且手機用戶數量遠高于PC用戶的局面會長期持續下去。目前人手一部手 機已經非常普遍,而且一般的手機都有視頻攝像功能,因此通過手機來進行 臨時的監控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而且用戶不增加額外的任何投資負擔。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手機的視頻監控方法,用戶通過具有視頻 攝像手機,可隨時隨地對特定區域進行監控。本說明書中所述的監控手機指 具備攝像功能可執行本發明監控方法的手機,接警終端指可接收報警信號的 目標手機或其他通訊終端,如座機或電腦。本發明通過向標準的手機機體硬 件中增加圖像分析模塊及報警模塊來實現,具體來講,就是向手機中安裝一 個監控軟件,該監控軟件就是本發明方法的核心載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也 是通過軟件來體現,通過如下步驟實現對目標區域的視頻監控:
步驟1:開啟手機攝像裝置,使手機拍攝鏡頭的攝像范圍對準被監控區 域;需要說明的是在監控期間,手機的攝像功能必須一直打開,但手機顯示 屏可以關閉,以節省電源。
步驟2:啟動圖像分析模塊,對手機攝像畫面進行實時分析,如果發現 攝像畫面出現無規律活動圖像,立即觸發報警模塊;在這里,攝像畫面不一 定是靜態的,如果有活動的畫面但如果是有規律的,也是正常狀態,如風扇 的轉動,窗簾、花草的輕微擺動等,本監控手機只有檢測到異常的活動攝像 畫面時才報警,異常的活動攝像畫面出現就說是陌生目標進入監控區域。如 煙霧、火光等出現,有人非法闖入監控區域等。
步驟3:報警模塊向外發出報警信號,可通過兩種方式發出報警信號, 一是通過自動撥打設定的接警終端的電話號碼,接通后監控者可監聽現場聲 音或視頻,也可向現場區域發送喊話。二是監控手機將現場活動目標的出現 的時間、目標活動持續的時間,目標大小等生成短信發送到接警終端上,或 將抓拍的活動目標圖片彩信方式發出;或將生成的視頻監控錄像文件間斷地 發送到指定的網絡地址,如發送到用戶指定的郵箱。
在上述手機監控中,可設置攝像畫面的分析靈敏度,只對滿足一定特征 條件活動目標的圖像進行分析及報警。對所監控的目標來說,異常的活動目 標也是相對的,并非是所有的活動目標均屬異常現象,甚至是無規律的活動 目標有時也不是異常目標,這里監控手機只根據事先設置一些條件進行一個 大致的判斷就可以了(更詳細的現場狀態可借助監控手機與接警終端聯機后 的實時視頻進行人工分析),如寵物跑動或物品滾動等。這就需要對異常目標 做一些條件限制,設置靈敏度,以防止誤報警的發生。主要有如下幾種情形:
(1)設置活動目標體積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迪然,未經張迪然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1813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