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實現節點內網元通信的方法及節點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217256.2 | 申請日: | 2008-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0987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15 |
| 發明(設計)人: | 黃天振;葉思海;徐日東;練侖;吳世軍;夏泉源;張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8/02 | 分類號: | H04W8/02;H04W80/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現 節點 內網元 通信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訊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節點內網元通信的方法及節點。?
背景技術
隨著運營商對通信網絡的優化要求,扁平化組網成為一種趨勢,如IP網絡、LTE等,而IP化則使得通訊網絡扁平化組網方式成為可能。為了實現通訊網絡扁平化組網方式,可以將通訊網絡網元融合為一個節點,原來的通訊網絡網元成為該節點的一種功能或應用,這樣可以使網絡變得更加簡單,容易部署。?
請參閱圖1,現有技術通訊網絡網元融合,是將多個通訊網絡網元如呼叫會話控制功能(Call?Session?Control?Function,CSCF)、歸屬位置寄存器(Home?Location?Register,HLR)、軟交換架構的MSC服務器(MSCServer,MSCs)、歸屬用戶服務器(Home?Subscriber?Server,HSS)等置于同一個節點。網元間需要通過迂回方式走標準信令(即標準外部鏈路)實現通訊,以之間的通信為例,由P-CSCF發出的消息需要經過GPRS網關支持節點(Gateway?GPRS?Support?Node,GGSN)或會話邊緣控制(SessionBorder?Controller)等運營商網絡才能能到達S-CSCF。這種處理方式實際上等同于獨立的兩個網元通信,消息從節點(的一個網元)發出又回到同一個節點(的另一個網元),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由于同節點的?網元間需要通過標準外部鏈路進行通訊,標準信令要求兩個網元實體都要經歷完整的協議棧處理過程,導致處理性能較差,并且通信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節點內網元間采用標準協議通信處理性能較差,通信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種實現節點內網元通信的方法及節點。?
為實現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節點內網元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通信代理接收第一網元發送的消息,該消息中攜帶發送網元標識和接收網元標識,該發送網元標識為第一網元的標識,用于指示該消息的發送方為第一網元,包括第一網元的編碼和內部模塊號的有效值,該接收網元標識為第二網元的標識,用于指示該消息的接收方為第二網元;該通信代理根據所述接收網元標識將該消息分發給第二網元的模塊;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網元在發送消息之前根據數據配置確定通過該通信代理將消息發送至該第二網元;所述第一網元為MSC,第二網元為HLR。?
為實現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網絡網元節點,該節點包括第一網元、通信代理和第二網元:該第一網元用于根據數據配置確定通過該通信代理將消息發送至該第二網元后,向該通信代理發送消息,該消息攜帶發送網元標識和接收網元標識,該發送網元標識為第一網元的標識,用于指示該消息的發送方為第一網元,包括第一網元的編碼和內部模塊號的有效值,該接收網元標識為第二網元的標識,用于指示該消息的接收方為第二網元;該通信代理,用于接收該第一網元發送的消息,并根據所述消息中攜帶的接收網元標識將該消息分發給該第二網元的模塊;該第二網元,用于接收通信代理分發的由該第一網元發送的消息;所述第一網元為MSC,第二網元為HLR。?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節點內網元通信方法和節點,利用通信代理實現節點內網元之間的內部通信,不需要再走標準外部鏈路,簡化了處理過程,提高了處理性能和通信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通訊網絡網元融合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通訊網絡網元融合的示意圖;?
圖3十本發明實施例節點內通信的流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擴展的網元件傳輸的消息格式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又一實施例節點內通信的流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通信代理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通信代理的消息分發模塊的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節點內網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節點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1725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