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物化污泥優化土壤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213431.0 | 申請日: | 2008-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1203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22 |
| 發明(設計)人: | 夏鐘文;李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夏鐘文;李興 |
| 主分類號: | B09C1/00 | 分類號: | B09C1/00;B09C1/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6211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物化 污泥 優化 土壤 方法 | ||
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物化污泥優化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術??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污泥,脫水城市污泥含水率為70~80%,泡狀膏體,有微量臭味,其成分主要有各種有機物、菌膠團、纖維、少量重金屬等物質,在一定環境條件下腐爛發臭(惡臭5級),具有流動性,污染環境。經物理化學方法處理過的污泥簡稱為物化污泥。物化污泥擱置不腐爛發臭、無細菌再生,板結砂化、呈堿性(pH10.5左右)。
多年來,我國的城市污水均屬自然排放,春夏秋三個季節排污渠道的污水聚集沉淀物,腐爛發臭,產生大量細菌,污染環境,給城市帶來很多困擾。
近十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生活環境的提高,全國各城市都建有污水處理廠,將城市污水集中處理達到國家污水排放標準后再排放,剩下的污泥自然堆放或填埋,有些城市污泥幾乎填滿了大街小巷所有閑置的河塘,造成污泥圍城現象,影響了城市居民生活環境。從2000年開始,國家政府都十分重視污泥處理問題,各地污水處理廠也都試用很多方法處理污泥,但均未有成功案例。
發明內容??本發明采用物化污泥(堿性)與加工過的酸性土(10份劣質土+1份硫酸亞鐵)混合,鋪入地面(50cm左右),放水澆灌反應后,污泥中重金屬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劣質土與污泥混合反應后成淤泥狀、中性,瀝水后土質疏松、不板結、肥沃,變成可種植水稻和蔬菜的優質土壤。本發明可大批量處理污泥、大面積改良土壤。
詳細內容如下:
(1)本發明的特點在于處理物化污泥;
(2)硫酸亞鐵與劣質土混合(10∶1),制造酸性土;
(3)硫酸亞鐵將污泥中六價鉻還原生成三價鉻;
(4)物化污泥(堿性)與加工過的酸性土混合(1∶1),治理劣質土為優良土壤;
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工藝流程圖。
工藝流程如下:
(1)收集物化污泥,堆放到選定的治理劣質土地段;
(2)選型、購置挖掘劣質土機械,安裝混料設備;
(3)劣質土與硫酸亞鐵計量備料;
(4)混合酸性土;
(5)物化污泥與酸性土(1∶1)混合;
(6)鋪墊混合土50cm;
(7)放水浸泡、反應3天以上;
(8)根據后續種植莊稼品種,控制瀝水,保證濕度;
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適用于一種物化污泥優化土壤的方法。
一種物化污泥優化土壤的方法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集中物化污泥到目的地,堆放備用;
(2)就地挖掘表層土25cm,添加土量的1/10硫酸亞鐵混合成酸性土,就地堆放備用;
(3)用物化污泥與酸性土(1∶1)混合,按次序鋪墊地面,50cm為宜;
(4)放水澆灌鋪土,3天后即可插秧或瀝水種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夏鐘文;李興,未經夏鐘文;李興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134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