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局域網中的IP地址分配方法和接入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211716.0 | 申請日: | 2008-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55593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28 |
| 發明(設計)人: | 高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12 | 分類號: | H04L29/12;H04L29/06;H04L12/2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鎮江 |
| 地址: | 100032***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局域網 中的 ip 地址 分配 方法 接入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局域網(WLAN)的IP地址分配技術,尤其涉及 一種無線局域網中的IP地址分配方法和接入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運營商已經為公眾提供WLAN業務。為了做到對WLAN業 務的可控制、可運營、可管理,通常需要對WLAN用戶進行認證。只 有認證通過的用戶才能使用WLAN業務。
WLAN用戶通常采用DHCP+WEB接入認證方式。該認證方式通 常是先分配IP地址后能進行認證,如果用戶終端(如便攜式電腦)啟 用了自動獲得IP地址方式(即DHCP方式),只要開機就會占用公網 IP地址。
傳統的為用戶終端分配IP地址的方式包括:(1)直接分配公網地 址;(2)直接分配私網地址,在接入公網前由路由器或防火墻進行地址 轉換;(3)用戶開機后都分配私網地址,當用戶需要上網進行WEB認 證,在認證通過后更換為公網地址。
上述三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浪費公網地址,不上網的用戶也占用公 網地址;第二種方式通過NAT,會影響一些業務的使用;第三種方 式,使用WLAN業務的用戶體驗都較差,例如IP切換時間較長。
作為IPv4的公網IP地址作為緊缺的通信資源,目前已面臨嚴重短 缺的困境。運營商大規模開展WLAN業務,采用的認證技術主要是 DHCP+WEB認證,如果是直接分配公網IP地址,由于DHCP+WEB 認證技術的特點(先分配地址后認證),會造成一部分公網IP地址的浪 費。如何合理使用公網IP地址,提高公網IP地址的利用率,是一項急 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線局域網中的IP地 址分配方法,可以提高公網IP地址的利用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局域網中的IP地址分配方法,包括:在啟 用DHCP方式的終端開機后接入設備為該終端分配公網IP地址;當 該終端在預定的時間內未連接網絡時接入設備為該終端重新分配私網 IP地址;開機后在所述預定的時間內連接網絡的終端,如果在所述 預定的時間內未連接網絡,則接入設備為所述終端重新分配私網IP 地址;當接入設備接收到具有私網IP地址的終端的上網請求時,為 該終端重新分配公網IP地址。
本發明的無線局域網中的IP地址分配方法,在用戶終端開機后就 為其分配公網IP地址,可以提高用戶體驗,而如果用戶終端在預定時 間內不上網,則回收該用戶終端的公網IP地址,以提供給其他的終端 使用,有效地提高公網IP地址的利用率。
本發明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線局域網中的接入設 備,可以提高公網IP地址的利用率。
本發明提供的接入設備包括:包括:公網地址分配模塊,用于為 終端分配公網IP地址;私網地址分配模塊,用于為終端分配私網IP 地址;終端狀態監測模塊,用于在啟用DHCP方式的終端開機后通 知公網地址分配模塊為終端分配公網IP地址,當終端在預定時間內 未連接網絡時通知私網地址分配模塊為終端重新分配私網IP地址;
該接入設備還包括:上網請求處理模塊,用于接收終端的上網請 求,當判定該終端具有私網IP地址時通知公網地址分配模塊為該終 端重新分配公網IP地址。
本發明的無線局域網中的接入設備,通過公網地址分配模塊在用戶 終端開機后就為其分配公網IP地址,而如果用戶終端在預定時間內不 上網,則回收該用戶終端的公網IP地址,以提供給其他的終端使用, 通過私網地址分配模塊為終端分配私網IP地址,有效地提高公網IP地 址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WLAN中IP地址分配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流程 圖;
圖2為本發明的WLAN中IP地址分配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流程 圖;
圖3為本發明的接入設備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4為本發明的接入設備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說明本發明的示例 性實施例。
圖1為本發明的WLAN中IP地址分配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流程 圖。
如圖1所示,在步驟102,啟用DHCP方式的用戶終端開機后,接 入設備為用戶終端分配公網IP地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1171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