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項鏈型心電及溫度信息檢測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210005.1 | 申請日: | 2008-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533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24 |
| 發明(設計)人: | 楊靜修;郭博昭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靜修;郭博昭 |
| 主分類號: | A61B5/0402 | 分類號: | A61B5/0402;A61B5/01;H04B7/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鐘勝光;王 英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項鏈 型心電 溫度 信息 檢測器 | ||
技術領域
透過微型生理信息無線發射檢測器、同步發射接收技術、同步存錄技術、生理信息檢測技術與睡眠分析算法等技術的整合,吾人可以實現一種完全無導線,使用簡便、可隨時監測而且分析正確的生理信息記錄系統,可用在長期正常人睡眠質量及循環疾病的評估,與長期病人睡眠障礙診斷等用途?;蚴怯迷陂L期安眠藥的藥效評估、各類藥物對睡眠及自主神經功能副作用的評估、各種養生保健對睡眠及自主神經功能的改變、各種健康食品對睡眠及自主神經功能的改變、老人身體狀況評估、新生兒睡眠問題篩檢等等。
背景技術
非侵體診斷技術的發展
醫學進步,一日千里,統分為結構學與功能學。于功能學方面,生理學家已發展了各種的方法量測身體每一處器官與組織的功能。幾百年下來幾乎每一個器官的功能都有對應的方法可以測量和診斷。但以往的發展以探知為主要考慮,著眼于信息測量的精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往往運用許多侵體的工具與技術,譬如心導管檢查之操作必須伸一個管子經由動脈到達心臟,除了痛苦外,也相當危險,這方面技術較無法顧及受試者的感受。在侵體技術發展到極致之今日,有另一種觀念逐漸形成,就是非侵體診斷技術。相對于侵體技術之痛苦特性,非侵體技術只考慮非侵體的方法,采取無痛無傷害的工具和技術,以測量和診斷身體臟器的功能。由于無法侵體,往往無法得到最精確的生理信息,在以前時常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準確性與實用性,最多也只是美好的夢想而已。但近年來,信息檢測與處理的技術已大幅進步,尤其在軟件工程上的成就,吾人已可以藉由計算機強大運算力彌補非侵體技術的弱點,得到有實用價值的分析結果。心率變異性(Heart?Rate?Variability)(Anonymous?1996,Circulation?93:1043-1065.)分析即可作為一個非侵體診斷技術代表。HRV分析可藉由體表的電極測量心電信息,經由繁瑣的數字信息處理之后,得到自主神經功能的定量指針。本研究群利用這套技術已成功診斷麻醉深度(Yang?et?al.1996,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270:H575-H582.)、腦死(Kuo?et?al.1997,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273:H1291-H1298)、重癥預后(Yien?et?al.1997,CriticalCare?Medicine?25:258-266.)、老化(Kuo?et?al.1999,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277:H2233-H2239)、性別差異(Kuo?et?al.1999,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277:H2233-H2239)等功能或疾病??紤]受試者的方便與舒適,非侵體技術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另外,體溫信息一向是重要的健康指針,心電信息外加體溫量測一直是我們設計檢測器能經常并存的兩種重要生理信息。
非侵體診斷技術發展的關鍵
非侵體診斷技術包含兩大部門,其一是檢測器,其二是數字信息處理。而檢測器之開發可謂此技術之上游源頭,若無合適之檢測器,再精良的數字信息處理皆無用武之地。即使有精準之檢測器,如果使用方式不方便也會使非侵體診斷技術讓受測者方便與舒適之目標大打折扣。所以如何設計一個能同時俱備功能、舒適與方便特性的檢測器就成為非侵體診斷技術發展的關鍵。
無線生理信息檢測系統建立的重要性
(1)目前的生理信息長期檢測系統是建筑在傳統的有線傳輸技術之上,受試者必須在身體上貼上許多電極,這些電極再經過導線連接到放大器之后再進行模擬數字轉換,再進行數字信息處理,使用上其實相當不方便,因為受試者身上必須布滿接線,所以行動受到很大限制,如此便會很難應用在生活的警示作用。
(2)另許多測量方式不易,需要非常專業的技術人員,花很多時間訓練后,才能夠很順暢的執行所有生理現象檢測,不易于方便使用。
(3)最近有一些廠商陸續開發出來無線系統,但目前大部分的無線系統還是擺脫不了導線的限制,大部分的系統電極仍然必須經導線連接到主機,經放大及模擬數字轉換系統后,再經由微控制器將數字信息進行無線發射。整個系統仍然需要導線連接,雖然對于使用者的方便性有所改善,可是這些導線仍然造成使用者的一些行為限制,而導線本身也是各種噪聲的來源。此外,大部分儀器的機型體積過大,不易攜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靜修;郭博昭,未經楊靜修;郭博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1000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西他賽長循環固體脂質納米粒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電磁爐式自動電饃鍋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設備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介質、信息復制裝置和信息復制方法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設備、信息重放設備、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以及信息重放設備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和信息回放設備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裝置
- 信息終端,信息終端的信息呈現方法和信息呈現程序
- 信息創建、信息發送方法及信息創建、信息發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