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配重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195200.1 | 申請日: | 2008-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345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莫紅根;喬俊宏;陳國俊;馬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祥 |
| 主分類號: | B65H81/06 | 分類號: | B65H81/06;B65H59/00;B21F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連和連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 地址: | 225264 江蘇省江都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配重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配重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預制管纏絲設備中的配重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埋設在地下的大型承壓輸水管,需要在其外部纏繞鋼絲,以增加其強度。在進行纏繞時,要確保纏繞的鋼絲具有均勻的張力才能保證纏繞加工的質(zhì)量。為此,必須給鋼絲施加一定的張緊力,如果利用驅(qū)動機構來產(chǎn)生張緊力,會造成極大的能源浪費,因此,一般都采用配重方式提供這種張緊力。現(xiàn)有技術中,為了對配重方式產(chǎn)生的張緊力進行調(diào)節(jié),有人根據(jù)磅秤秤砣的形式進行了改進,通過添加、減少配重塊來實現(xiàn)張緊力的調(diào)節(jié);甚至通過專利申請的形式對該技術方案予以公開。但這種形式存在的問題是,在第一配重塊下部加裝第二配重塊時,需要提起第一配重塊,校準位置,才能疊摞。也就是說,由于配重塊重量很大,不同于秤砣那樣人力可很方便地添、減,因此,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一種不需疊摞,方便添、減的配重裝置。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配重架、配重塊、配重塊提升電機、配重索、配重索輸出節(jié)點,所述的配重塊設有至少兩只,并列設置,在配重架頂部對應至少兩只配重塊分別設有滑輪,至少兩只配重塊上分別設有可快速脫卸的懸索,所述的至少兩只配重塊上分別設置的懸索通過所述設置在配重架頂部對應至少兩只配重塊的滑輪與配重索相連。
所述的輸出節(jié)點設在配重塊提升電機之前的配重索路徑上,包括支架、活動連接在支架上且可相對于支架水平往復移動的動滑輪,配重索繞過所述的動滑輪與配重塊提升電機相連。
本發(fā)明改變了現(xiàn)有技術中秤砣式的配重裝置結構,將多個配重塊并列式設置,需要添加時,不需要第一配重塊與第二配重塊在同一垂直位置上對準連接。只需將第一配重塊降落至地面,再將第二配重塊鉤掛至第二懸索上,再提升兩配重塊即可。減少時,也很方便。大大減輕了操作的強度,節(jié)約了添、減配重塊的時間,提高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配重架,2是配重塊一,3是配重塊二,4是配重塊提升電機,5是導輪組,6是動滑輪,7是滑槽,8是支架,9是配重索,20是懸索一,30是懸索二。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如圖1所示,包括配重架1、配重塊、配重塊提升電機4、配重索9、配重索輸出節(jié)點,配重塊設有配重塊一2、配重塊二3,兩者并列設置,在配重架1頂部對應配重塊一2、配重塊二3分別設有滑輪,配重塊一2、配重塊二3上分別設有可快速脫卸的懸索一20、懸索二30,配重塊一2、配重塊二3上分別設置的懸索一20、懸索二30通過設置在配重架1頂部對應懸索一20、懸索二30的滑輪與配重索9相連。
輸出節(jié)點設在配重塊提升電機4之前的配重索9路徑上,包括支架8、活動連接在支架8上且可相對于支架8水平往復移動的動滑輪6,支架8上設有滑槽7。配重索9繞過的動滑輪6與配重塊提升電機4相連。在配重索9與配重塊提升電機4之間,配重索9的行進路徑上設有導輪組5,以確保配重索9按要求布設。輸出節(jié)點的作用是牽拉絲。動滑輪6是雙槽的,一個槽繞設配重索9,另一個槽繞設絲,以實現(xiàn)牽拉效果。動滑輪9的另一槽中還可以繞設一個雙頭平衡牽拉索,牽拉兩根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祥,未經(jīng)馬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195200.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