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模塊結構及其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178768.2 | 申請日: | 2008-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1891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岳翰;徐柏棠;許枝福;柯見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2/00 | 分類號: | F21S2/00;F21V15/02;F21V7/10;F21V19/00;F21V29/00;G02F1/133;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聞 |
| 地址: | 臺灣省***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模塊 結構 及其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背光模塊結構,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利用發光二極管且可返工(rework)的背光模塊結構。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LCD)為非自發光顯示技術,因此對大部分液晶顯示器而言,背光模塊(backlight?module)為不可或缺的零組件,不同背光模塊技術的選擇,對最終產品的厚薄輕重、顯示品質、是否符合環保法規要求、電源使用效率、產品壽命、價格競爭力等皆有決定性的影響。
目前大部分的液晶顯示器都采用冷陰極管(CCFL)作為背光光源,然而其僅能達到70~80%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National?Television?StandardsCommittee;NTSC)所規范的色域表現。此外,冷陰極管亦含汞(Hg),不符歐盟市場的環保規定。面對這些問題,全球液晶顯示器面板及相關業者也正積極地尋求冷陰極管的替代解決方案,其中最積極探討的便是以發光二極管(LED)作為背光源的可能性。發光二極管作為背光源具備高細膩度、高輝度、無水銀、高色彩再現性等特點,所以能夠提供液晶顯示器更高的色彩表現。
如圖1及圖2所示,已知以LED作為背光源的液晶顯示器,其背光模塊結構10包含殼體12、發光二極管模塊15、反射片18及多個光學膜片20。背光模塊10是分別以多個光學膜片20、反射板18及發光二極管模塊15等組裝并包覆于殼體12內。多個發光二極管14分設于印刷電路板16上,且反射片18對應每一發光二極管14形成有多個孔洞19,以使每一孔洞19穿過對應的每一發光二極管14并貼附于發光二極管模塊15側面上。
當發光二極管14的發光功能或表現,例如產生局部的黯淡(local?dimming)或三原色黯淡(RGB?dimming)時,即需進行調整維修,以使背光模塊10提供正常的色度。在維修的過程中,必須將各層迭元件逐一拆卸,才能取出設于殼體12內側的發光二極管模塊15,以進行必要的修理,諸如更新或校正該不良的發光二極管14等。然而欲進行上述的維修作業相當不便且重新拆裝過程繁復不易,因此為了改善已知問題并達到其它目的,本發明人遂提出如下設計。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維修(Rework)便利的背光模塊結構及其顯示裝置。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于光源模塊(即PCB)上,直接設置散熱/均溫元件的背光模塊結構及其顯示裝置。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增加混光距離的背光模塊結構及其顯示裝置。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量較輕的背光模塊結構及其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背光模塊結構,包含殼體、反射片及光源模塊。殼體具有內側面、外側面、多個第一開孔及多個光學膜片。反射片設置于內側面上,反射片上具有相對每一第一開孔的多個第二開孔。光源模塊具有多個光源,其中光源模塊設置于外側面上,每一光源分別穿過每一第一開孔及每一第二開孔。
在較佳實施例中,殼體更具有背壁,內側面及外側面是分別形成于背壁的對應兩面。每一光源分別單一地穿過每一第一開孔及第二開孔,且每一光源平行于殼體的剖面形狀是與每一第一開孔形狀相對應。此外,光源模塊是由電路基板嵌設上述光源所構成。當光源模塊嵌設于殼體上時,電路基板是設置于殼體的外側面之外,且其上表面是未暴露于上述第一開孔中。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含框架及背光模塊。背光模塊即由前述實施方式所構成,在此不再贅述。
與現有技術相比,應用本發明技術方案后維修作業方便且重新拆裝過程容易。
附圖說明
圖1為已知背光模塊結構分解圖;
圖2為圖2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背光模塊結構分解圖;
圖4a為圖3的側視圖;
圖4b為圖3的另一側視圖;
圖5a為本發明背光模塊設置散熱機構的示意圖;
圖5b為本發明背光模塊設置散熱機構的另一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顯示裝置的分解圖;以及
圖7為本發明顯示裝置的側視圖。
附圖標號:
100背光模塊
110光源模塊
112電路基板
114光源
120殼體
121背壁
122第一開孔
124內側面
126外側面
128側壁
130反射片
132第二開孔
150光學膜片
200散熱機構/導熱管
300散熱片
700顯示裝置
710液晶面板(cell)
720前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17876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