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筒狀漁線輪座以及釣竿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168049.2 | 申請日: | 2008-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48662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原田孝文;下野誠;德田勇;細谷靖典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島野 |
| 主分類號: | A01K87/06 | 分類號: | A01K8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陳 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筒狀漁線輪座 以及 釣竿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筒狀漁線輪座以及釣竿,該漁線輪座具有將漁線輪的腳部保持在座體上的罩部,所述座體安裝在竿體的規(guī)定位置上。
背景技術
作為筒狀的漁線輪座其構成為,在作為安裝在竿體的規(guī)定位置上的座體的漁線輪座(公報內附圖標記:2)上具有作為罩部的移動罩(公報內附圖標記:3),并且將螺母(公報內附圖標記:4)螺合到形成在座體上的螺絲部(公報內附圖標記:2a)上,并使移動罩與螺母一起螺進移動,由此,使移動罩能夠在漁線輪座的軸線方向上滑動移動(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7-61號公報(段落〔0008〕,圖1)
由于上述結構是外嵌于座體的螺母體自身與移動罩一起在保持漁線輪腳的位置和從漁線輪腳離開的位置之間切換地移動的結構,因此,在座體外周面上刻設有與螺母體的內螺紋部螺合的外螺紋部。由于與外螺紋部螺合的螺母體的外周面的直徑比外螺紋部的直徑大,所以在螺母體的外周面和外螺紋部之間形成有層差。
因此,在實際的釣魚操作中,在同時將漁線輪腳部和漁線輪座握住的情況下,手指不僅握在該螺母體上,還握在露出的外螺紋部上,長時間使用會產(chǎn)生手疼痛等的不適情況。
另外,由于手指不僅接觸外螺紋部還接觸螺母體,所以在投放釣鉤時等,在強力地握住漁線輪座的同時,也強力地握住螺母體,有時會使螺母體旋轉。于是,螺母體發(fā)生松動,漁線輪的安裝狀態(tài)變得不穩(wěn)定。另外,由于必須使螺母體一邊沿著外螺紋部旋轉一邊移動,所以螺母體與外螺紋部的螺合狀態(tài)設定得比較松弛,由此,螺母體容易松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漁線輪座,通過對按壓漁線輪腳的構造實施變更,在握住漁線輪座時,不會握到螺紋部,能夠避免手的疼痛等。
〔結構〕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1的特征結構是,在竿體的規(guī)定位置安裝的座體上具有:保持漁線輪的腳部的罩體、位于上述罩體內并按壓保持漁線輪腳的腳按壓體、與上述腳按壓體螺合并使上述腳按壓體驅動移動的螺母體、承接上述螺母體的止動體,通過上述罩體和上述止動體夾入上述螺母體,并使上述螺母體能夠在上述竿體的圓周方向上旋轉且不能在上述竿體的軸線方向上移動,將上述罩體、上述螺母體和上述止動體的各外周面形成為沒有層差的連續(xù)的狀態(tài),或者層差小的大致連續(xù)的狀態(tài),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
作為保持漁線輪腳的構造,由按壓漁線輪腳的腳按壓體和使該腳按壓體螺進移動的螺母體構成。根據(jù)這樣的結構,能夠構成為使螺母體不能在竿體的軸線方向上移動,通過罩體和止動體夾入螺母體,由此能夠使螺母體不能在竿體的軸線方向上移動,從而沒有必要在座體上設置外螺紋部。
這樣,由于螺母體不需要在竿體的軸線方向上移動,所以夾持螺母體的罩體和止動體的各外周面能夠形成為沒有層差的連續(xù)的狀態(tài)。
因此,在實際的釣魚操作時,在同時握住漁線輪腳部和漁線輪座的情況下,手指即使接觸到該螺母體,由于在上述罩體和上述止動體之間沒有形成層差,因此,即使長時間進行釣魚操作,手也不會疼痛。
而且,由于上述螺母體由罩體和止動體夾持,所以,從罩體和止動體的兩側對螺母體施加了對旋轉動作的阻力,所以螺母體也比以往的更難旋轉,并且很少松動。
〔效果〕
能夠實現(xiàn)提供一種漁線輪座,在投入釣鉤時等,手指接觸螺紋部的機會變少,即使進行長時間的釣魚,手也很少會痛,并且,螺母體很難松動。
〔結構〕
本發(fā)明發(fā)明技術方案2的特征結構是在技術方案1的特征結構中,上述罩體由外嵌安裝在上述座體上的蓋體、和位于上述蓋體的上述螺母體側且外嵌安裝于上述座體上的套筒體構成,在上述罩體和上述套筒體的內部設置有上述腳按壓體,將上述蓋體、上述套筒體和上述螺母體的各外周面形成為沒有層差的連續(xù)的狀態(tài),或者層差小的大致連續(xù)的狀態(tài),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由于腳按壓體是不僅被螺母體覆蓋還被蓋體和套筒體覆蓋的部件,所以能夠不使在螺母體和腳按壓體之間形成的螺合結構露出,在同時握住漁線輪腳部和漁線輪座的情況下,能夠減少手指與螺紋部接觸的機會。
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樣,在螺母體不存在的部分上設置外螺紋部那樣的長的螺紋部,即使在同時握住漁線輪腳和漁線輪座的情況下,與螺紋部接觸的機會也變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島野,未經(jīng)株式會社島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16804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藥盤名簽支座
- 下一篇:旋轉模式單拉收線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