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鈉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143886.X | 申請日: | 2008-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2357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婁底市裕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F120/06 | 分類號: | C08F120/06;C08F4/40;C08F2/38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趙 洪 |
| 地址: | 417009湖南省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丙烯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利用碳-碳不飽和鍵作為原料制備有機聚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大量專利文獻(如文獻號CN1106355C、CN1141262C、CN101172718A、CN1754840A等)報道了應用低分子量聚丙烯酸或共聚物作為組分之一復合生產阻垢劑、除垢劑或緩蝕劑的方法,但在這些專利文獻中沒有涉及到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鈉)的制備方法。
國內也有專利文獻(例如CN1654369A、CN101103048A、CN1085568A、CN1986581A等)報道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鈉)的制備方法,但這些方法都要求在較高的起始溫度下進行聚合,且實施聚合的時候一般采用多次投料、逐漸加入單體或引發劑的方法,以控制聚合反應速度和均勻性,得到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均勻的聚丙烯酸(鈉)。可見,現有的方法及工藝不僅工序復雜繁瑣,而且能耗高,設備效率低。
現有用來制備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鈉)的方法還包括以下幾種:(1)采用硫基化合物作為分子量調節劑進行制備,這一方法由于產品有惡臭,目前基本上已不再采用;(2)采用異丙醇作為分子量調節劑(例如美國專利US4301266,1981,BASF?A.-G.?Muenster,A.andRohmann,M),該方法在反應過程中需要高溫(大于120℃)高壓,反應條件苛刻,且在后期工序需要蒸餾出多余的異丙醇,該工藝耗能繁瑣;(3)采用金屬鹽(如Cu2+)作為引發體系(例如美國專利US4314044,1982,Rohm?and?Haas?Co,Hughes,K.A,Kine,B.B.and?Swift,G.),該工藝的反應條件同樣需滿足較高溫度(大于90℃),且需在連續加料的情況下完成,耗能繁瑣,而Cu2+又容易造成環境污染;(4)采用水溶性偶氮化合物做引發劑(例如日本專利JP6438403,1989,花王株式會社,近藤昭裕,五十嵐正,津鳥力雄),該方法需要先制備特定的偶氮化合物,過程復雜;(5)采用次磷酸鈉做分子量調節劑,單體為丙烯酸(鈉),沒有采用共聚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生產工藝簡單、設備利用效率高、反應速度快、能耗少且成本低的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鈉的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鈉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以下質量分數準備原料:
丙烯酸????????????????????5~35%
氫氧化鈉??????????????????0~14%
過硫酸鹽??????????????????0.5~6%
亞硫酸氫鈉????????????????0.2~3%
L-抗壞血酸????????????????0.05~3%
次磷酸鈉??????????????????0.5~10%及
水????????????????????????50~90%;
(2)將準備好的上述原料混合并使其充分進行聚合反應,反應時間1小時以上(優選1~2小時),聚合反應后即可得到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鈉。當原料配方中含有氫氧化鈉時,反應后所得產物為聚丙烯酸鈉,否則為聚丙烯酸。
上述制備方法中,所述的過硫酸鹽為過硫酸鈉、過硫酸鉀、過硫酸銨中的一種或多種。
上述制備方法中,聚合反應的起始溫度控制在25~60℃。
上述制備方法中,原料混合的方式為將所有準備的原料一次性混合或者依次按水、亞硫酸氫鈉、L-抗壞血酸、次磷酸鈉、丙烯酸、氫氧化鈉、過硫酸鹽的順序添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婁底市裕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婁底市裕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14388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