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構建訊框的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135814.0 | 申請日: | 2008-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74135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25 |
| 發明(設計)人: | 鄭延修;陳仁智;蕭昌龍;丁邦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L27/26 | 分類號: | H04L27/26;H04J11/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國城 |
| 地址: | 臺灣省***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構建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正交分頻多任務處理(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OFDMA)系統,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在 OFDMA系統中構建訊框架構的方法。
背景技術
正交分頻多任務處理(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 OFDMA)是一種多任務處理結構,用以在一頻道中以相異的次載波 (subcarrier)來傳送數據,其中,數據可來自相異使用者,或者在傳送頻 寬內以多個次頻道的分離子集來傳送。在次載波中的正交屬性允許來自相 異使用者的數據同步地傳送,而不會受到另一個干擾。此OFDMA的多任 務處理結構一般可應用在不同的通訊系統,例如由IEEE?802.16e標準所定 義的通訊系統(之后稱為舊系統)以及由IEEE?802.16m所定義的通訊系 統(之后稱為新系統)。與由IEEE?802.16e標準所定義的舊系統相比較下, 由IEEE?802.16m所定義的的新系統被要求提供提高的頻譜效率、較高速 度的容忍度、以及全回溯兼容性。
圖1是表示在IEEE?802.16標準下OFDMA訊框架構的示意圖。參閱 圖1,訊框架構包括下鏈次訊框(DL-sub-frame)16以及上鏈次訊框(UL sub-frame)18。在時域上,上鏈次訊框18在下鏈次訊框16之后,且兩者 間具有起于下鏈次訊框16的傳送/接收傳送時間閘(TTG)17。此外,訊 框架構與由前置信號(Preamble)10-2所領導的下一訊框架構分離,且兩 者間具有傳送/接收傳送時間閘(TTG)19。
下鏈次訊框16包括前置信號10-1、訊框控制標頭(FCH)11、下鏈 映射表(DL-MAP)12、下鏈突發(DL?burst#1)13、以及數據區域(DATA) 14-1。上鏈次訊框18包括校調次頻道15以及數據區域(DATA)14-2。由 于下鏈映像表12是用來識別在下鏈次訊框16中數據14-1的分配或架構, 因此可通過使用下鏈映射表12來結合舊OFDMA系統的OFDMA訊框架 構以及新OFDMA系統的OFDMA訊框架構,以定義在訊框架構的數據 14-1及14-2的不同區域,以作為舊OFDMA系統的數據以及新OFDMA 系統的數據。
圖2是表示在IEEE?802.16標準下,時域的引導信號(導頻符元)24-1 以及頻域OFMDA信號的配置。參閱圖2,一較高頻率頻帶與一較低頻率 頻帶分別作為安全頻帶(guard?band)22-1及22-2,其無法載有信息。信 息的配置包括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例如,配置的第一部份包括具有 固定控制長度的前置信號10’-1,而配置的第二部分包括數據以及介于一 較高數據列與一較低數據列之間的保護間隔,其中,數據列與以”X”標示 的方塊來表示的導頻符元24-1交錯。在一些應用中,由于固定長度的前置 信號10’-1以及/或10’-2以及經常不使用的安全頻帶22-1及22-2,因此此 信息的配置對于頻寬的比例安排而言是不可改變。此外,在高移動性的情 況下,由于此配置通常設計為具有相對大的符元期間,因此此配置容易遭 受Doppler效應,接著引導出相對短的載波間距以及低密度導頻符元配置。 此外,由于不足夠的信息提供給頻道評估,因此在導頻符元配置的限制導 致了在接收端的頻道頻估錯誤。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一例子提出一種構建訊框架構的方法,用于數據 傳送,此方法包括:產生第一段落,其中,第一段落包括以第一格式配置 的數據,且第一格式與第一通訊系統兼容;產生在第一段落之后的第二段 落,其中,第二段落包括以第二格式配置的數據,第二格式與第二通訊系 統兼容,且第二格式相異于該第一格式;產生至少一無數據段落,無數據 段落包括用來敘述在第一段落與第二段落中至少一個的數據的樣態信息; 以及結合第一段落、第二段落、以及無數據段落,以形成訊框架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未經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1358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