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光二極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134401.0 | 申請日: | 2008-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353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7 |
| 發明(設計)人: | 洪梓健;沈佳輝;馬志邦;徐智鵬;詹世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先進開發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3/00 | 分類號: | 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 晨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光二極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發光二極管,包含:
發光結構,包含第一半導體與第二半導體層,分別位于該發光結構的兩側;
多個介質結構,位于該第一半導體層上;
多個金屬結構,位于該第一半導體層上,其中該多個金屬結構與該多個介質 結構間隔排列;以及
反射層,位于該多個介質結構與該多個金屬結構上,該反射層與該多個介質 結構相連接處形成多個斜面,以反射光線。
2.根據權利要求1的發光二極管,還包含替代襯底與接觸電極,其中該替代 襯底位于該反射層上,并且接觸電極位于該第二半導體層上,其中該介質結 構的側視圖為梯形,該反射層在梯形的斜邊上形成所述斜面,以反射光線, 并且或多個介質結構或該多個金屬結構排列成網狀。
3.一種半導體元件的反射結構,包含:
緩沖層,位于該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層上,并且該緩沖層包含介質陣列與金 屬陣列,其中該金屬陣列位于該介質陣列間的空隙;以及
反射層,位于該緩沖層上,該反射層與該介質陣列相連接處形成多個斜面, 以反射通過該介質陣列透射的光線。
4.一種半導體元件的反射結構,包含:
多個介質結構,位于該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層上;
多個金屬結構,位于該半導體層上,其中該多個金屬結構與該多個介質結構 間隔排列;以及
反射層,位于該多個介質結構與該多個金屬結構上,該反射層與該多個介質 結構相連接處形成多個斜面,以反射光線。
5.一種發光二極管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形成發光二極管的發光結構于襯底上;
形成介質層于該發光結構的第一半導體層上;
配置光阻于該介質層上;
通過光阻將該介質層蝕刻出多個空隙,以形成多個介質結構;
形成多個金屬結構于該多個空隙中,其中該多個金屬結構與該多個介質結構 間隔排列;以及
形成反射層于該多個介質結構與該多個金屬結構上,且該反射層與該多個介 質結構相連接處形成多個斜面。
6.根據權利要求5的發光二極管的制造方法,還包含:
形成襯底于該反射層上;
以激光或化學蝕刻剝離方法分離該襯底;以及
形成接觸電極于該第二半導體層上,其中該第一半導體層與該第二半導體層 相對位于該發光結構的兩側;
其中該多個金屬結構通過蒸鍍形成,并且反射層通過蒸鍍、濺鍍、化鍍或電 鍍方式形成。
7.一種發光二極管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形成發光二極管的發光結構于襯底上;
配置光阻于該發光結構的第一半導體層上;
移除該光阻以形成多個空隙于該多個介質結構之間;
形成多個金屬結構于該多個空隙中,其中該多個金屬結構與該多個介質結構 間隔排列;以及
形成反射層于該多個介質結構與該多個金屬結構上,且該反射層與該多個介 質結構相連接處形成多個斜面。
8.根據權利要求7的發光二極管的制造方法,還包含:
形成替代襯底于該反射層上;
以激光或化學蝕刻剝離方法分離該襯底;以及
形成接觸電極于第二半導體上,其中該第一半導體層與該第二半導體相對位 于該發光結構的兩側;
其中該多個介質結構通過物理氣相沉積(PVD)或高密度電漿化學氣相沉積 (P-CVD,High?Density?Plasma?Chemical?Vapor?Deposition)方法形成,該多 個金屬結構通過蒸鍍形成,并且該反射層通過蒸鍍、濺鍍、化鍍或電鍍方式 形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先進開發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先進開發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13440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天線及其具有天線的電子裝置
- 下一篇:顏色自動調整方法及顏色自動調整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