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滌棉混紡紗線及其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123793.0 | 申請日: | 2008-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522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周永康;張俊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江南高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2G3/04 | 分類號: | D02G3/04;D01D5/25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43***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滌棉 混紡 紗線 及其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滌棉混紡紗線,特別是一種由吸濕排汗滌綸與棉混紡而成的精梳紗線及其生產方法,屬紡織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吸濕排汗滌綸纖維表面有微細溝槽形成的毛細管,人體表面的濕氣和汗水通過毛細管芯吸作用被迅速轉移傳遞到織物外層纖維表面,使內層保持干爽,從而避免了常規滌綸穿著不舒適和悶熱感。吸濕排汗滌綸纖維及其混紡產品可用于運動服、休閑服等舒適性服飾,符合當前服裝面料向舒適、健康、安全和功能性方面發展的要求。
精紡紗也稱精梳紗,是指通過精梳工序紡成的紗,包括精梳棉紗和精梳毛紗。紗中纖維平行伸直度高,條干均勻、光潔,但成本較高,紗支較高。精梳紗主要用于高級織物及針織品的原料,如細紡、華達呢、花呢、羊毛衫等。
混紡紗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纖維所紡成的紗,此類紗用于織造能突出兩種纖維優點的織物。最常風的混紡紗有滌棉混紡、滌粘混紡或滌錦混紡,尤其以滌棉混紡更為普遍與常見,因為這兩種纖維分別體現著合成纖維與天然纖維的所有特點。但因為滌綸吸濕透氣性較差,因此與棉混紡時其比例一般控制在50%以下。
現階段,也有少數企業嘗試著將具有吸濕排汗功能的滌綸纖維與棉混紡制成紗線來解決普通滌綸吸濕透氣性差的問題,但受技術工藝條件的限制,其生產成本較好且產品質量較差,產品類別限于一般普梳紗,高檔的精梳紗無法生產。
根據我們的檢索,目前為止還沒有有關吸濕排汗滌綸與棉混紡制得精梳紗線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由吸濕排汗滌綸與棉混紡制得的精梳紗線及其生產方法,以解決普通滌綸吸濕透氣等功能影響產品附加值降低的問題,同時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在于:一種滌棉混紡紗線,其原料為吸濕排汗滌綸短纖維與高品質長絨棉。兩種纖維經過各自開清棉及梳棉程序后進行混合并條、粗紗、細紗后得到本發明所述精梳滌棉混紡紗線。
所述技術方案中,采用的原料為:規格(1.11dtex~2.22dtex)×(38mm~51mm)的吸濕排汗滌綸異形纖維(十字形或其它形狀)及長絨棉。
所述技術方案中,滌綸與棉的混紡比例分別為50%~85%及15%~50%。
所述技術方案中,最終的精梳滌棉混紡紗線規格為:細度(10~35)tex;捻系數(250~400)個/米。
紡紗工藝流程包括以下三部份:
(1)滌綸纖維:抓棉→混棉→開棉→給棉→成卷→梳棉;
(2)棉纖維:抓棉→混棉→開棉→給棉→成卷→梳棉→并條→條卷→精梳;
(3)上述兩種纖維條→并條(三道)→粗紗→細紗。
上述工藝流程中,各工序應采取的工藝特點如下:
(1)開清棉工序
吸濕排汗滌綸纖維雜質少,整齊度好,工藝上采取“勤抓、少喂、多梳、少打”的原則,給棉羅拉與打手隔距適當放大,減少打擊纖維次數,加強開松梳理,以減少纖維損傷。開包后,在纖維表面適量噴灑抗靜電劑,以減少靜電的影響。棉卷的定量適當偏輕,棉卷定量≤390g/m。
(2)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采用“大線速比、低速度、小牽伸、輕定量”的原則。為減少纖維損傷和短絨的產生,錫林、刺輥和道夫速度應適當降低,錫林與道夫隔距適當放大;為減少落棉和蓋板花,采用平除塵刀大角度的工藝。
主要工藝參數:生條定量20~25g/5m;錫林至蓋板隔距0.30mm、0.25mm、0.25mm、0.25mm、0.30mm;錫林速度330r/min;錫林至道夫隔距0.12mm;錫林至刺輥隔距0.18mm;給棉板至刺輥隔距0.25mm;小漏底隔距0.6mm、0.5mm。
(3)并條工序
并條采用“輕定量、小牽伸、大隔距、低速度”的工藝原則。生條中存在大量彎鉤,要提高纖維伸直平行度,降低重量不勻率,加壓量適當增大,保證握持力與牽伸力相適應,確保纖維牽伸穩定,以提高條干水平。
(4)粗紗工序
粗紗工序是加工吸濕排汗混紡紗的關鍵工序,該工序要進一步提高纖維的伸直平行度,改善條干均勻度,粗紗中纖維的抗扭和抗彎剛度的改善對減少成紗毛羽有重要影響,因此要保持良好的結構,并提高粗紗內在質量,有利于細紗牽伸和
摩擦力界的穩定。鑒于上述原因,采用輕定量、小捻度的工藝配置,粗紗定量定為4~5g/10m,粗紗捻度2~10捻/10cm,前區牽伸7~12倍,后區牽伸1~3倍。
(5)細紗工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江南高纖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江南高纖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1237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