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物識別啟動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97097.7 | 申請日: | 2008-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7150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24 |
| 發明(設計)人: | 楊立言 | 申請(專利權)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21/00 | 分類號: | G06F21/0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晨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識別 啟動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物識別啟動裝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使用者與一計算機系統間的生物識別啟動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計算機開機流程中,都是由使用者手動啟動電源,主機開始運行后加載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設定和開機程序,接著加載硬盤(HardDisk)內部數據并啟動操作系統(operating?system),再進入到登錄畫面。而在登錄畫面會有最后一道驗證手續,用以保護計算機內的隱私與機密數據。即使用者需輸入賬號及密碼來通過這道驗證手續,才能進入操作系統的操作環境。
而大部分的驗證手續所使用的為密碼驗證,即是通過使用者輸入賬號及密碼來作為系統識別使用者身份的依據,也就是使用者輸入的賬號及密碼經系統對比無誤后才得以登錄操作系統。然而,以上述在操作系統加載后才使用密碼驗證的方式以作為保護計算機隱私與機密數據的方法,所產生的成效卻是有限的。因為當操作系統加載時,表示硬盤內部的數據也已加載,而此時僅剩下密碼驗證來作為最后一道關卡,若此道關卡被破解,計算機內部的隱私與機密數據也將面臨被侵入或竊取的危險。加上許多使用者所設定的密碼都過于簡單而容易被有心人破解,或是網絡黑客只要通過網絡,針對欲侵入的計算機所使用的應用程序的安全漏洞植入木馬程序,便可以輕松測錄到使用者所輸入的賬號及密碼。
承上所述,僅在操作系統加載后才使用驗證手續來作為保護計算機隱私與機密數據的最后一道關卡,若此關卡被破解,則計算機內部的穩私與機密數據將受到威脅,因此這道關卡可被視為計算機安全管理中的弱點。
發明內容
因此,如何提出一適當的裝置與方法以解決上述的現有技術問題,便為本發明發展的主要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物識別啟動裝置及方法,尤指應用于一使用者與一計算機系統間的生物識別啟動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提出一種生物識別啟動裝置,應用于一使用者與一計算機系統之間,包含:一生物特征轉換裝置,用以將使用者的一生物特征轉換成一第一數據;一存儲元件,用以存儲一第二數據;以及一處理器,信號連接于生物特征轉換裝置與存儲元件,用以對比第一數據與第二數據,當第一數據與第二數據對比相符時,發出一電源控制信號使計算機系統進入電源控制信號相對應的一電源狀態。
另外,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生物識別的啟動方法,包含下列步驟:將一使用者的一生物特征轉換成一第一數據;以及將第一數據與一第二數據進行對比,當第一數據與第二數據對比相符時,發出一電源控制信號使一計算機系統進入電源控制信號相對應的一電源狀態。
本發明以生物特征轉換裝置代替現有計算機系統的電源按鍵,并且通過生物識別啟動裝置的識別功能提升計算機系統的安全穩私防護功能,使用者只需完成一次生物特征掃描就可開啟電源,執行個人專屬指令,以及進入使用者的操作環境,如此也大大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并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附圖說明
通過下列附圖及說明,以便更深入的了解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提出的生物識別啟動裝置應用于一計算機系統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圖2為第一實施例的以生物識別啟動裝置進行開機流程圖。
圖3為第二實施例的以生物識別啟動裝置進行開機流程圖。
圖4為以指紋控制電源狀態的第一實施例方法步驟流程圖。
圖5為以指紋控制電源狀態的第二實施例方法步驟流程圖。
圖6為以指紋控制電源狀態的第三實施例方法步驟流程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本發明附圖中所包含的各元件示列如下:
1計算機系統???????????10生物識別啟動裝置
11生物特征轉換裝置????12處理器
13存儲元件????????????14供電模塊
15主要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9709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