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機械器件及設計其的設備和制造其的方法,和微機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97065.7 | 申請日: | 2008-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0199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2 |
| 發明(設計)人: | 托馬斯·克勞澤;托馬斯·格拉斯霍夫 | 申請(專利權)人: | 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 |
| 主分類號: | B81B3/00 | 分類號: | B81B3/00;B81B7/02;B81C1/00;G02F7/00;G02B27/18;G02B26/1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新華 |
| 地址: | 德國***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機 器件 設計 設備 制造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微機械器件(100;100′),包括:
層(110);
形成在層(110)內的第一切口(120′),用于限定第一擺動元件(150 ′),所述第一擺動元件(150′)通過層(110)的第一彈簧部分(130′) 被可擺動地懸掛;和
形成在層(110)內的第二切口(120),用于限定第二擺動元件(150), 所述第二擺動元件(150)通過層(110)的第二彈簧部分(130)被可擺 動地懸掛,其中溝槽(140)在層(110)的主表面(112)中形成在第二 彈簧部分(130)內,
其中第一擺動元件(150′)的諧振頻率(f1)與第二擺動元件(150) 的諧振頻率(f2)不同,并且如此形成第一彈簧部分(130′)、第二彈簧部 分(130)和溝槽(140)使得在第一彈簧部分(130′)和第二彈簧部分(130) 的各向異性橫向材料移除(-Δb)或各向異性橫向材料增加(+Δb)的情 況下,第二擺動元件(150)的諧振頻率的相對變化與第一擺動元件(150 ′)的諧振頻率的相對變化的比率(Vs)范圍為從0.8至1.2。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微機械器件,其中第一擺動元件(150′) 的諧振頻率(f1)小于第二擺動元件(150)的諧振頻率(f2)。
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微機械器件,其中第二擺動元件(150) 的諧振頻率(f2)與第一擺動元件(150′)的諧振頻率(f1)比率在范圍 0.5至2之外。
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微機械器件,其中第二擺動元件(150) 的諧振頻率(f2)與第一擺動元件(150′)的諧振頻率(f1)比率在范圍 0.8至1.2之外,且第二擺動元件(150)的諧振頻率的相對變化與第一擺 動元件(150′)的諧振頻率的相對變化的比率(Vs)范圍為從0.9至1.1。
5.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微機械器件,其中溝槽(140)包括直的 或彎曲的構造。
6.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微機械器件,其中溝槽(140)形成為從 主表面(112)到與所述主表面相對的第二主表面至少部分連續。
7.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微機械器件,其中多個溝槽(140′、140 ″、140″′)在所述層的主表面(112)中形成在第二彈簧部分(130)內。
8.根據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微機械器件,其中多個溝槽(140′、140 ″、140″′)的至少部分彼此平行地布置。
9.根據權利要求8中所述的微機械器件,其中多個溝槽(140′、140 ″、140″′)的至少部分彼此前后布置成線。
10.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微機械器件,其中另一切口(122)緊 接著第二切口(120)形成在層(110)內,以便與第二切口(120)一起 限定與層的第二彈簧部分(130)和第二擺動元件(150)相對布置的另一 彈簧部分(132),其中所述第二擺動元件(150)通過第二彈簧部分(130) 和另一彈簧部分(132)被可擺動地懸掛,并且另一溝槽(142)在層(110) 的主表面(112)中形成在另一彈簧部分(132)內。
11.根據權利要求10中所述的微機械器件,其中所述溝槽(140)和 另一溝槽(142)關于第二擺動元件(150)的中心軸線(154)對稱布置, 其中所述中心軸線(154)與由所述溝槽(140)和另一溝槽(142)限定 的第二擺動元件(150)的中心軸線(152)正交。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機械器件(100),其中所述溝槽(140) 以凹陷的形式在層(110)的主表面(112)中形成在所述第二彈簧部分(130) 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未經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97065.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