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剎車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95073.8 | 申請日: | 2008-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7022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04 |
| 發明(設計)人: | 唐瑋;賴滄栢;鄭寓韓 | 申請(專利權)人: | 唐瑋;賴滄栢 |
| 主分類號: | B62L3/00 | 分類號: | B62L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華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壽 寧;張華輝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剎車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剎車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階梯的原理,能有效解決因先剎前輪剎車而造成前輪鎖死危險,可提高剎車安全性的剎車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腳踏車及機車(摩托車)是一項很普遍化的交通工具,許多人都利用腳踏車或機車作為代步工具,雖然腳踏車的速度較為緩慢,但是稍微一不注意,還是容易發生交通意外,尤其是以剎車(剎車即煞車,本文均稱為剎車)不當造成輪胎鎖死的情況居多。雖然,一般市面銷售上的腳踏車在把手處會有“剎車時請先剎后剎車”的警示語,但是在緊急狀況發生的時候,若需要緊急剎車,根本就來不及去思考到底應該是剎后剎車還是應該剎前剎車。因而,使用者常常有產生判斷錯誤的情況,而先拉前輪的剎車把手,從而造成前輪鎖死,進而使得整個人就會因為慣性作用往前沖出,而導致摔倒受傷的情形。
再者,由于腳踏車及機車的普及化,所以使用者幾乎都可以駕馭任何一般的腳踏車及機車,但是,若非自己熟悉的腳踏車及機車,因為剎車不當亦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因此,即使在腳踏車的把手上貼設有警告警語,但是在如何解決因判斷錯誤而拉錯剎車手把的情況則是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剎車系統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是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剎車系統,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剎車系統存在的缺陷,為了能夠兼顧解決上述各項問題,本發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其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剎車系統,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剎車系統,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過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剎車系統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剎車系統,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可以解決因先剎前輪剎車而造成前輪鎖死的危險,非常適于實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剎車系統,是安裝于一前輪剎車上,其包含:一中空管體,其內部為一階梯狀內壁,使該中空管體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間及一第二容置空間;一第一連動塊,設置于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一連動塊是用以樞接一第一前剎車線及一后剎車線;以及一第二連動塊,設置于該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二連動塊是用以樞接一第二前剎車線;其中,當操作該前輪剎車時,該第一前剎車線是牽動該第一連動塊以作動該第二連動塊及該后剎車線,且使該第一連動塊與該第二連動塊做一同向位移運動,以牽動該第二前剎車線。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所述的第一連動塊設有一第一連動樞孔、一第二連動樞孔及一第一穿孔。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所述的第一連動樞孔是用以樞接該后剎車線。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所述的第二連動樞孔是用以樞接該第一前剎車線。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所述的第一穿孔是使該第二前剎車線穿透該第一連動塊。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所述的第二連動塊設有一第三連動樞孔及一第二穿孔。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所述的第三連動樞孔是用以樞接該第二前剎車線。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所述的第二穿孔使該第一前剎車線穿透該第二連動塊。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所述的第一前剎車線的另一端是連接于該前輪剎車的一剎車把手。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所述的第二前剎車線的另一端是連接于一腳踏車的一前輪剎車片。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所述的后剎車線的另一端是連接于一腳踏車的一后輪剎車片。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所述的第一連動塊與該第二連動塊間更可設置有一彈簧。
前述的剎車系統,其中該剎車系統是適用于一腳踏車及一機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唐瑋;賴滄栢,未經唐瑋;賴滄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9507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容器的夾持輸送裝置
- 下一篇:汽車的無鑰匙起動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