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插特征值處理裝置與方法以及影像內插處理裝置與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94813.6 | 申請日: | 2008-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7278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04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星全;陳翠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44 | 分類號: | H04N5/44;H04N7/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蒲邁文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插 特征值 處理 裝置 方法 以及 影像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影像處理的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影像內插處理裝置與方法。?
背景技術
圖1示出了不同分辨率下畫面圖形所占據的空間長度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不同的分辨率下,同樣的圖案線段所占據的空間(畫面)長度是不一樣的。分辨率越大,想要得到與在低分辨率下一樣的結果,就必要擴大系統取樣長度。例如,要將圖1左側低分辨率的范圍A所占據的長度放大到右側高分辨率的范圍B所占據的長度,如此才能維持完整的圖案,否則在高分辨率的場合,使用原來低分辨率的范圍A,只能看到高分辨率下的片段信息,這將使得圖案失真。?
此外,由于相同的斜線在不同的分辨率下所占的長度距離是不一樣的,因此當運用固定的像素管線(pixel?pipe)方式來做數據的暫存與分析時,只能解決單一分辨率以下的狀況。一旦有更高分辨率的數據要進行作分析時,不完整視野所造成的不精確會影響最后的輸出質量?,F有技術的解決方法就是增加像素管線到最差狀況(worst?case)時所需的最大需求。這里所謂的最差狀況是指在硬件實現上為了完成最復雜結果所需的的最大成本。也就是說,只要有一點點可能的需求,就必須在實體電路中預留所需的電路資源。但是,以這種方式去實現復雜度會變動的算法是相當的耗費成本。?
舉例來說明,圖2示出了已知執行去交錯動作時的操作范圍示意圖。如圖2所示,在一張影像的圖框中某兩條相鄰線10上進行去交錯動作時,已知的方法是應用所謂操作范圍(operation?window)的移動來進行分析。操作范圍1-3分別在不同時間做不同的數據分析,有時候會有前后分析數據繼承的關系。可是,操作范圍1與操作范圍2、3所需求的像素數未必會一樣,所以就需要儲存最大的像素管線長度,也就是所謂固定視野(fixedscope)架構。如前所述,分辨率的改變會改變每一個對角線邊緣的長度。因此,要完整的找到對角線邊緣就必須延伸硬件架構的長度,可是實際應用上并不會總是同時使用到最大長度的像素管線。因此,這種方法非常的不經濟。此外,基于前面提到的繼承分析數據情況,其隱含著一個需要另外儲存中間運算值的需求,也就是在傳統方法中,需同時儲存原始數據以及中間的分析值,這會花費很大的成本,但只能獲得少量的數據以及受局限的硬件架構。
綜上所述,由于進行對角線邊緣強化(diagonal?edge?enhancement)一定需要觀察不定長度的鄰點信息才能決定方向,所以已知的方法必需要設定某個長度的像素管線緩沖器才能夠實現。但是,如前面所述一般,利用像素管線的方法會因為硬件資源的限制,而局限了能觀察的范圍寬度。另外,傳統方法過度依賴原始點數據,造成像素管線的硬件增加與投資是不可避免的,這將造成成本的增加。另外,在面對不同的分辨率時,其解決的方法不是犧牲顯示質量,就是要另外增加額外的硬件資源投資。?
因此,對于在去交錯內插技術,必須要有可以簡單且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架構,來達到高分辨率時的顯示正確性。?
發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影像內插用特征值處理裝置與方法以及影像內插處理裝置與方法,其可以不增加硬件的電路成本便得以適用到各種不同的分辨率應用,可以控制成本又可以兼顧影像的質量。?
本發明提出一種影像內插處理裝置,用以對顯示系統的圖框中的任兩相鄰線進行內插處理。此影像內插處理裝置包括預讀取單元、第一寄存器、特征值處理單元、第二寄存器以及操作單元。預讀取單元是以一預定像素點長度對該兩相鄰線進行預讀取,以得到多組基本特征值,這些多組基本特征值中的各組基本特征值包括一個影像邊緣的傾斜方向、起始位置、結束位置以及斜率。第一寄存器用以接收并儲存這些組基本特征值。特征值處理單元耦接至第一寄存器,對這些組基本特征值進行分割與連結,以產生至少一組連結特征值。第二寄存器,耦接至特征值處理單元,用以儲存連結特征值。操作單元對兩相鄰線進行內插處理,操作單元在預讀取單元?預讀取一預設邊緣長度之后才開始動作,其中內插處理是基于連結特征值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9481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