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建筑物的基礎結構和地基改良的底板基礎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92703.6 | 申請日: | 2008-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5312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竹內謹治;山本春行 | 申請(專利權)人: | 竹內謹治;山本春行 |
| 主分類號: | E02D27/34 | 分類號: | E02D27/34;E02D3/12;E02D5/46;E02D2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春成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建筑物 基礎 結構 地基 改良 底板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由對軟弱地基或預測地震時發生液狀化的地基改良而成的地基改良體及在其上裝設的底板基礎構成的建筑物的基礎結構和構成該基礎結構的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在軟弱地基或預測地震時發生液狀化的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時的基礎包括:使深層混合處理機的攪拌翼邊旋轉邊對地基穿入拔出,其穿入時,供給固結性藥劑,在攪拌翼附近輸出,在地基中攪拌混合后進行固結,形成由格子狀等的地基改良體構成的地下壁,由此,提高作為地基整體的剛性,防止地基液狀化對構造物的損害的基礎(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席形基礎或底板基礎等直接基礎下,裝設混凝土樁構成的、通過兼用了直接基礎和樁基礎的打樁排筏基礎,減少基礎的平均下沉量和不同下沉量的基礎(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通過由水平板狀的上部改良體、從該上部改良體的下表面垂下而形成外框的外周部改良體、和從所述上部改良體的下表面垂下并連接所述外框之間而將所述外周部改良體的內側區域分隔為多個區域的至少一個內部改良體形成的,對軟弱地基的表層部分改良而成的地基改良體及在其上裝設的底板基礎,來實現減輕地基改良體的重量,并抑制不同下沉和抑制地基改良體下部的未改良土的側向流動等的基礎。(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等。
對于由專利文獻1的地基改良體構成的地下壁形成的基礎,由于必需使圓柱狀的地基改良體連續地形成,而制成壁狀,所以構筑地基改良體化費時間,并且成本也增大。
另外,對于如專利文獻2那樣的打樁排筏基礎,由于必需使用大型的重型機械,將多根鋼筋混凝土制的樁打入基礎下,所以與對基礎下進行地基改良的情況相比較,重量重,并且成本增大。
與此相對,對于專利文獻3的由對軟弱地基進行淺層地基改良而成的地基改良體及在其上裝設的底板基礎構成的結構,與專利文獻1和2的基礎相比較,由于重量輕,并且施工容易,所以特別適合于針對荷重比較小建筑面積較大的建筑物的基礎結構。
但是,專利文獻3的由地基改良體和板底基礎構成的建筑物的基礎結構,如果作為5~7層的中層程度的鋼筋混凝土制的建筑物的基礎,則由于存在得不到必要的支撐耐力而不能使用的情況,所以為了對于中層程度的建筑物持有必要的支撐耐力,可以適用于該建筑物,而具有改良的余地。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1-5114號公報(第1-2圖)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291022號公報(圖1、圖8-9)
[專利文獻3]日本特許第3608568號公報(圖1-2)
發明內容
本發明鑒于上述的狀況,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提供可實現抑制不同的下沉和提高基礎整體的支撐力,并且可抑制地基改良體的重量增加,經濟性比較高,也可適用于中層程度的建筑物的,由地基改良體和底板基礎構成的建筑物的基礎結構和地基改良的底板基礎方法。
本發明的由地基改良體和底板基礎構成的建筑物的基礎結構包括:淺層地基改良體,由水平板狀的上部改良體;從該上部改良體的下表面垂下形成外框的外周部改良體;和從所述上部改良體的下表面垂下,并且連接所述外框之間,將所述外周部改良體的內側區域分隔為多個區域的至少1個內部改良體形成,通過改良軟弱地基或預測發生液狀化的地基的表層部分而成;柱列狀地基改良體,由從所述外周部改良體和內部改良體的下表面垂下,或從與所述外周部改良體和內部改良體的下表面抵接的板材下表面或與該板材下表面抵接的間隔物的下表面垂下并排設置的,通過改良所述地基而成的多個圓柱狀改良體構成;以及裝設在所述淺層地基改良體的上部改良體上的底板基礎。
在這里,優選所述柱列狀地基改良體由配置在構筑于所述底板基礎上的建筑物的柱的正下方的圓柱狀改良體和并排設在地基梁正下方的圓柱狀改良體構成。
另外,優選將有蓋筒狀的蓋體外嵌在所述圓柱狀改良體的上端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竹內謹治;山本春行,未經竹內謹治;山本春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927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透鏡鏡筒
- 下一篇:龍蝦眼X射線系統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