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空調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90431.6 | 申請日: | 2008-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0793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9 |
| 發明(設計)人: | 陽承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LG電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24F1/00 | 分類號: | F24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文;王艷江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空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調。
背景技術
通常,空調是采用壓縮機、冷凝器、膨脹器以及蒸發器使室內環境 變涼或變熱的設備。
這種空調包括安裝在室內的室內單元和安裝在室外的室外單元。可 替代地,根據空調的類型,室內單元和室外單元可整合為一體。
室內單元可分類為:落地式室內單元,其安裝成豎直立于室內空間 的地板上;壁掛式室內單元,其安裝在室內空間的墻壁上;以及頂棚安 裝式室內單元,其安裝在室內空間的頂棚上。在壁掛式室內單元中,空 氣出口通常限定在室內單元主體的下部。
但是,在根據相關技術的空調中,因為吸入主體中的空氣通過位于 室內單元底部處的空氣出口排放回到室內空間中,并且室內單元的安裝 位置相對較低,所以在制冷模式中冷空氣被排放到室內空間的下部。因 此,冷空氣均勻擴散到整個室內空間所用的時間相當長。如果室內單元 安裝到較高的位置,則在加熱操作中,加熱的空氣可能直接排放到頭部 高度,這樣會引起用戶不適。
發明內容
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空調,其具有能夠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中的至少一 個方向上將調節后的空氣排放到室內空間的簡單結構。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空調包括:主體,其設有上空氣出口和下空氣出 口;第一通道導板和第二通道導板,所述第一通道導板和第二通道導板 設置成在主體內彼此隔開;風扇,其設置在第一通道導板和第二通道導 板之間;以及風扇馬達,其驅動所述風扇,其中,第一通道導板和第二 通道導板繞風扇的中心以對稱的方式相對。
根據提供的實施方式,當左通道導板和右通道導板形成于主體內并 且風扇設置在左通道導板和右通道導板之間時,空氣能夠由一個風扇在 向上和向下方向中的至少一個方向上排放。
此外,通過左通道導板和右通道導板繞風扇的中心以對稱的方式相 對,能夠簡化空調的內部結構。此外,通過制造與主體分離的各個通道 導板,使得部件能夠互換使用。
另外,當上葉片和下葉片中的一個以打開模式操作并且另一個以關閉 模式操作時,由左通道導板和右通道導板中的一個所引導的空氣能夠被 引導到另一通道導板,這允許共同利用左通道導板和右通道導板,從而 能夠使部件的數量最小化、能夠避免在至少上部和下部安裝多個用于排 放空氣的風扇所增加的費用、能夠簡化總體結構并且能夠使空調極為緊 湊。
在以下的附圖和描述中將闡明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的細節。從描述和 附圖以及從權利要求中,其它的特征將變得明顯。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的立體圖。
圖2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未操作時的空調的截面圖。
圖4是處于上排放模式的空調的截面圖。
圖5是處于下排放模式的空調的截面圖。
圖6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處于上排放模式的空調內部的前視圖。
圖7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處于下排放模式的空調內部的前視圖。
圖8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處于上、下排放模式的空調內部的前視圖。
圖9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的控制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將具體參照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示例在附圖中圖示出。
圖1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的立體圖,圖2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 空調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未操作時的空調的截面圖,圖4是處于上排 放模式的空調的截面圖,以及圖5是處于下排放模式的空調的截面圖。
圖1至圖5示出壁掛式空調的室內單元,并且以下的描述將限于空 調的室內單元。
參照圖1至圖5,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的室內單元1包括構成室 內單元1的外型的主體2。
空氣入口4限定在主體2的前部,上空氣出口6限定在主體2的上 表面中,而下空氣出口8限定在主體2的下表面中。
具體地,主體2包括:后框架10;以及前框架20,其耦聯在后框 架10的前面。
空氣入口4限定在前框架20中。此外,用于過濾空氣的過濾器22 設置在前框架20的前面。
前板24耦聯在前框架20的前面用以打開和關閉空氣入口4。前板 24可以以能夠轉動的方式耦聯到前框架20,或者可以耦聯到前框架20 以便能夠向前和向后移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LG電子株式會社,未經LG電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9043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先進音頻編碼器的碼流合成方法
- 下一篇:釣竿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