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單元用導光板構圖激光裝置及利用它的構圖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88268.X | 申請日: | 2008-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63936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11 |
| 發明(設計)人: | 申景湜;金相佑;申英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碧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景湜 |
| 主分類號: | G02B6/00 | 分類號: | G02B6/00;G02F1/13357;G02F1/1333;B23K26/00;C03C2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敏杰 |
| 地址: | 韓國京畿道華***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單元 導光板 構圖 激光 裝置 利用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激光裝置在導光板表面形成圖形的構圖激光裝置及構圖方法,更詳細地涉及包括通過在一個本地總線上一起搭載動作控制部和輸出控制部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處理更多信號的控制系統的激光裝置;并且,涉及利用該激光裝置能夠制造出更高可靠性的導光板的同時合格率較高的構圖方法。
背景技術
在平板顯示器技術領域中商業化和實用化最廣泛的液晶顯示器,由于其本身不能發光,因此需要設置一種所謂背光單元(Back?light?unit)的發光裝置,液晶顯示器的性能不僅取決于其本身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還有賴于上述背光單元的性能。
這種背光單元大致可分為導光板、光學薄膜、燈組件及模架(moldframe),而具有如此結構的液晶顯示器按照背光單元的燈位置可分為直下式(direct?light)和側光式(edge?light)。
直下式是通過擴散板把來自光源的光均勻調整后射向液晶面板的方式;側光式則是利用導光板反射由導光板側面發出的光后,將其射向液晶面板的方式。從最新技術的趨向來看,隨著液晶顯示器(LCD)模塊的輕薄化趨勢,側光式則受到更多的青睞。
這種側光式背光單元中,燈組件設置在導光板的側面,并由用于發光的燈和以圍繞燈的形狀構成并將由燈發射的光反射到導光板的燈反射片組成。
采用側光式的背光單元最好能夠把光均勻散射,從而在導光板上實現均勻的亮度,因此需要在導光板的一面形成預定形狀的圖形。
過去在導光板上構圖的方式有機械式的利用鉆石形成V-凹槽(V-notch)的方法、照相平板印刷法及激光構圖法。
首先,利用鉆石的機械性的切割方式有如下缺點:其速度相對較慢,降低生產性,由于加工面的粗糙,不能均勻地散射光,按原樣再現期望的圖形形態的再現性下降。
照相平板印刷法則在利用掩膜圖形進行曝光、顯像之后使用蝕刻液時,由于蝕刻液浸入掩膜與導光板之間,因此形成精細的圖形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當導光板是薄板時存在著可重復性下降的問題,另外由于使用蝕刻液,導致環境問題。
因此,最近越來越普遍使用利用激光器來形成導光板圖形的方法。
但是,在現有的激光裝置形成應用于背光單元的導光板圖形時,在構圖工序中一直相同地應用激光輸出量而同一地成批形成個別圖形的深度及形狀,與此相反,僅調節個別圖形的大小、個別圖形之間的X、Y軸間距,因此,在調節Y軸移位時,有在其變化量大的地方產生亮度下降的暗線的問題。
圖1所示是用過去的激光構圖方法形成的導光板的圖形形狀的圖;圖2所示是過去的導光板構圖系統的圖。
如圖1所示,過去的形成在側光式的背光單元導光板上的圖形,隨著離開光源即Y坐標增大,亮度下降,因此,為了校正該現象,其以隨著離開光源而增大條狀的個別圖形的X軸長度C,并縮小個別圖形之間的X軸間距A及Y軸間距B的形態形成。
因此,隨著X軸及Y軸的坐標變化,激光占空比及焦點也要改變,而能夠可靠地體現這種構圖方式是導光板構圖中的核心課題。
圖2是基于現有的激光方式的導光板構圖裝置100′的示意圖。
如上所述,基于現有的激光方式的導光板構圖裝置100′采取對應于X軸及Y軸的個別圖形大小的變化而改變除激光輸出量以外的激光占空比的方式。
如圖2所示,所述裝置包括:動作部20′,由伺服電機和伺服驅動器等構成,以便根據動作信號在由X軸、Y軸構成的導光板的平面上移動;輸出部30′,通過動作部20′的驅動而移動,并輸出激光;控制系統10′,控制動作部20′和輸出部30′。
這里,控制系統10′包括:存儲關于輸出部的動作及激光輸出程序的程序部1′;控制動作部20′的動作控制部3′;控制輸出部30′的輸出控制部4′;本地總線2′,搭載動作控制部3′及輸入輸出端子6′,與輸出控制部4′連接而向動作控制部3′傳遞動作控制信號,向輸出控制部4′傳遞激光輸出信號;輸出變化控制部5′,與輸出控制部4′及本地總線2′連接而向本地總線2′傳送變更信號,以便根據Y軸位置值的變化而變更激光占空比及焦點。
這里,除輸出控制部4′外的其它結構共同安裝在計算機裝置的內部,僅輸出控制部4′則利用另外的外部裝置構成。因此,不能用一個本地總線2′同時控制動作控制部3′及輸出控制部4′,需要設置用于控制輸出控制部4′的另外的輸出變化控制部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碧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景湜,未經碧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景湜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8826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