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凈化處理廢磷石膏的組合物及處理方法和所得的建筑材料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86656.4 | 申請日: | 2008-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504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03 |
| 發明(設計)人: | 丁根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超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32 | 分類號: | C04B28/32;C04B18/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琦;朱水平 |
| 地址: | 中國香港九龍*** | 國省代碼: | 中國香港;8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凈化 處理 石膏 組合 方法 所得 建筑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凈化處理廢磷石膏并將其轉變為建筑材料的組合物,及其處理方法和由該方法得到的建筑材料。
背景技術
廢磷礦石膏是磷礦石經提取磷和磷酸后的廢料,呈粉末狀。目前,對于廢磷石膏還沒有很好的凈化處理的方法。唯一的方法只有堆放。這不僅占據大量的土地,而且因廢磷石膏呈粉末狀,會隨風飛散,對周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將廢磷石膏轉變成建筑材料的組合物,包括100份的鎂鋁質礦粉和30~70份的組分A,其中,鎂鋁質礦粉中含有80~90%的氧化鎂、1~5%的氧化鐵、1.5~10%的氧化鈣和1~5%的氧化磷;組分A為氯化鎂和磷酸的水溶液,其中,氯化鎂占40~60%,磷酸占0.3~0.7%,水為余量。
更佳的,組分A的份數為30~44份。
最佳的,組分A的份數為30~44份,組分A中的磷酸占0.3~0.39%。
另外,還可以在上述組合物中增加適量的麥秸桿或石子等。
該鎂鋁質礦粉中還可以含有0.01~0.5%的氧化鈦,0.1~0.5%的氧化鉀,0.04~0.1%的氧化錳和0.1~0.5%的氧化硅。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凈化處理廢磷石膏的方法,將100份鎂鋁質礦粉、30~70份組分A和100~1200份經粉碎的廢磷石膏混合,在常溫下攪拌3~6分鐘后自然固化。
本發明又提供了一種建筑材料,包括100份鎂鋁質礦粉、30~70份組分A和100~1200份粉碎的廢磷石膏;其中,鎂鋁質礦粉中含有80~90%的氧化鎂、1~5%的氧化鐵、1.5~10%的氧化鈣和1~5%的氧化磷;組分A為氯化鎂和磷酸的水溶液,其中,氯化鎂占40~60%,磷酸占0.3~0.7%,水為余量。
更佳的,組分A的份數為30~44份。
最佳的,組分A的份數為30~44份,組分A中的磷酸占0.3~0.39%。
該建筑材料可以為路面磚、車行磚、墻面磚或填海、圍海用磚。
本發明中所稱份數和百分比皆為重量份和重量百分比。
本發明利用簡單的原料配方,簡易的工藝,從根本上解決了廢磷石膏的凈化處理問題。不僅避免了二次污染,而且變廢為寶,即將廢磷石膏變為可作為路面磚、車行磚、墻面磚或填海、圍海用磚的建筑材料。該建筑材料無毒、無味、強度高,不腐蝕,不風化,耐酸堿性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10
按照表1中實施例1~10中的原料配方混和,攪拌3分鐘后自然固化。
表1
實施例11~20
按照表2中實施例11~20中的原料配方混和,攪拌6分鐘后置入固定形狀的模具內,經擠壓成型脫模后自然固化。
表2
實施例21~30
按照表3中實施例21~30中的原料配方混和,攪拌5分鐘后置入固定形狀的模具內,經擠壓成型脫模后自然固化。
表3
實施例31~40
按照表4中實施例31~40中的原料配方混和,攪拌3分鐘后自然固化。
表4
實施例41
將實施例1中的鎂鋁質礦粉中的各組分變為80%的氧化鎂、5%的氧化鐵、10%的氧化鈣、4.75%的氧化磷、0.01%的氧化鈦、0.1%的氧化鉀、0.04%的氧化錳和0.1%的氧化硅,其余不變,將原料混和,攪拌3分鐘后自然固化。
實施例42
將實施例5中的鎂鋁質礦粉中的各組分變為88.4%的氧化鎂、5%的氧化鐵、1.5%的氧化鈣、3.5%的氧化磷、0.5%的氧化鈦、0.5%的氧化鉀、0.1%的氧化錳和0.5%的氧化硅,其余不變,將原料混和,攪拌3分鐘后自然固化。
實施例43
在實施例1原料的基礎上再增加1Kg粉碎后的麥秸桿或石子,然后混和攪拌5分鐘,自然固化即可。
應用實施例1(固化產品凈出液分析)
1、檢測單位
云南省有色地質測試中心
2、檢測樣品
實施例1~43所制得的固化產品
3、檢測方法和依據
EPA6010和GB7485-87
4、檢測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超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超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8665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