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石膏轉化分解法生產硫酸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86469.6 | 申請日: | 2008-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31346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智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智新 |
| 主分類號: | C01B17/69 | 分類號: | C01B17/69;C01C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0008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膏 轉化 解法 生產 硫酸 | ||
本發明是一種由石膏(包括磷石膏、天然石膏或其他副產石膏,其主要化學 成分為CaSO4即硫酸鈣)生產硫酸的方法。
硫酸通常都是以硫鐵礦、硫磺或冶煉廢氣為原料生產,硫鐵礦資源有限,冶 煉廢氣則更少,只有有色冶金企業才有,硫磺資源我國更缺,主要依賴從國外進 口,而石膏我國不但礦產豐富,而且由磷化工產生的廢料磷石膏,占用大片土地 到處堆積如山,迫切需待利用,其他化工工藝也會副產一些石膏,所以用石膏為 原料生產硫酸有重要意義。
以天然石膏為原料生產硫酸尚未見工業化生產的報導,以磷石膏生產硫酸則 巳實現工業化生產,磷石膏需予先再漿洗滌脫磷、脫氟、干燥,再摻入焦炭等予 熱到700-800℃再進迥轉爐,在迥轉滬內經1400-1450℃高溫灼燒,分解產生SO2氣體,再經V2O5轉化成SO3制成硫酸,迥轉爐產生的SO2氣體濃度很稀,雜質氣體 很多,不利于轉化,特別是含氟氣容易使催化劑V2O5中毒。由于工藝復雜,所需 投資很大,分解磷石膏的溫度高達1400-1450℃,耗能很大,工藝過程中產生嚴 重的二次污染,所以此項工藝雖已實現工業化生產,但卻無法推廣使用。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藝過程簡化,投資少,耗能較少,完全沒有 二次污染,不用礬觸媒,并且具有較好經濟效益的由石膏(包括磷石膏、天然石 膏或其他副產石膏,其主要化學成分為CaSO4即硫酸鈣)生產硫酸的方法。
本發明的構思是:先把石膏(硫酸鈣)轉化為較易于分解的硫酸銨,以氧化 鐵與硫酸銨加熱反應放出氨氣并生成硫酸鐵,再加熱分解硫酸鐵,生成氧化鐵并 放出三氧化硫,氧化鐵用于下批與硫酸銨的反應,放出的三氧化硫用水或稀硫酸 吸收得到硫酸。
具體工藝如下:
一、石膏的轉化:
常溫下用洗滌過上批碳酸鈣后的水吸收由上批反應(3)而來的氨,再吸收 原料二氧化碳或攪拌下加入原料碳酸氫銨溶解,生成碳酸銨溶液,即反應(1): 6NH3+3CO2+3H2O→3(NH4)2CO3,或3NH3+3NH4HCO3→3(NH4)2CO3,再加入原 料石膏粉于碳酸銨溶液內,在常溫并且攪拌下進行反應,即反應(2):3(NH4) 2CO3+3CaSO4→3CaCO3+3(NH4)2SO4,反應60-90分鐘完成,生成的碳酸鈣不溶, 過濾分離碳酸鈣后得到硫酸銨溶液,碳酸鈣經洗滌作為副產品,洗滌碳酸鈣后的 水回用于下批反應(1)。
二、硫酸銨分解:
由反應(2)所得的硫酸銨溶液,加入過量的氧化鐵粉,先攪拌加熱干燥, 之后繼續加熱保持350-420℃并攪拌下反應,即反應(3):Fe2O3+3(NH4)2SO4→Fe2(SO4)3+6NH3+3H2O,放出的氨氣去下批反應(1),如反應(1)只吸收二氧化 碳,不加入碳酸氫銨,反應(3)放出的氨氣需全部用于反應(1),如反應(1) 不吸收二氧化碳而只加入碳酸氫銨,則反應(3)放出的氨氣只需約一半用于反 應(1),多余的約一半的氨氣不用于反應(1),而是作為副產品,不論只用二氧 化碳或只用碳酸氫銨,反應(3)放出的氨氣的量都應相同,反應(3)進行到放 出的氨氣放完為止。反應(3)結束后,繼續加熱升溫達600℃以上,進行反應 (4):Fe2(SO4)3→Fe2O3+3SO3,放出三氧化硫氣用水或稀硫酸吸收得到硫酸。 氧化鐵回用于下批反應(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智新,未經張智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8646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