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包括鉸接拉桿和矩形支承桿的側窗卷簾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83069.X | 申請日: | 2008-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962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24 |
| 發明(設計)人: | M·漢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博斯股份有限兩合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J1/20 | 分類號: | B60J1/2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 |
| 地址: | 德國奧斯***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包括 鉸接 拉桿 矩形 支承 卷簾 | ||
1.用于具有側窗(14)的汽車(1)的側窗卷簾,該側窗具有車窗下邊緣(28)和車窗上邊緣,該側窗卷簾包括:
可轉動地安裝在車窗下邊緣(28)的下方的卷軸(31),
卷簾幅面(29),該卷簾幅面具有與側窗(14)相對應的尺寸,該卷簾幅面以一條邊緣固定在卷軸(31)上并具有一條遠離卷軸的邊緣,
拉桿(34),該拉桿固定在遠離卷軸(31)的邊緣上,
至少一根支承桿(35),該支承桿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
活節(36),該活節連接拉桿(34)與相應的支承桿(35),
支承桿(35)的引導裝置(40),該引導裝置設置在車窗下邊緣(28)的下方,以與車窗下邊緣(28)成預先確定的角度地垂直引導支承桿(35),以及
驅動裝置(46),該驅動裝置至少設計用于將卷軸(31)置于運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節(36)是鉸鏈活節,該鉸鏈活節的軸線與車窗(14)的平面成直角地定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設有兩根相同的支承桿(35),其中每根支承桿通過活節(36)與拉桿(34)連接,并且這兩根支承桿相互平行地延伸。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桿(35)具有不同的長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軸(31)呈圓錐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桿(35)的引導裝置(40)由導軌構成,該導軌包含導槽(41),該導槽以恒定的橫截面在這根導軌(40)上延續。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桿(35)設有突出部(45),該突出部通過導槽(41)向外伸出。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桿(35)具有偏離圓形的橫截面。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相應的支承桿(35)可以借助相配的線狀操縱機構(67)至少沿著推出方向運動。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縱機構(67)配有發條傳動裝置(46)。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縱機構(67)配有變速電動機。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軸(31)配有發條傳動裝置。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軸(31)配有變速電動機(70)。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發條傳動裝置(46)是起旋轉作用的發條傳動裝置。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發條傳動裝置(46)具有作為作用元件的螺旋彈簧(48),該螺旋彈簧的形式為片彈簧。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窗卷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桿(35)與車窗下邊緣(28)至少近似成直角地被引導。
17.用于具有側窗(14)的汽車(1)的側窗卷簾,該側窗具有車窗下邊緣(28)和車窗上邊緣,該側窗卷簾包括:
可轉動地安裝在車窗下邊緣(28)的下方的卷軸(31),
卷簾幅面(29),該卷簾幅面具有與側窗(14)相對應的尺寸,該卷簾幅面以一條邊緣固定在卷軸(31)上并具有一條遠離卷軸的邊緣,
拉桿(34),該拉桿固定在遠離卷軸(31)的邊緣上,
至少一根支承桿(35),該支承桿具有偏離圓形的橫截面,該支承桿以其上端部與支承桿(35)連接,
支承桿(35)的引導裝置(40),該引導裝置設置在車窗下邊緣(28)的下方,以與車窗下邊緣(28)成預先確定的角度地垂直引導支承桿(35),以及
驅動裝置(46),該驅動裝置至少用于將卷軸(31)置于運動。
18.如權利要求17和權利要求1至16中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側窗卷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博斯股份有限兩合公司,未經博斯股份有限兩合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83069.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改進聚合物熔體流動性的方法
- 下一篇:鈦合金β鍛造工藝參數優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