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裝置及用于驅動該顯示裝置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81665.4 | 申請日: | 2008-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180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0 |
| 發明(設計)人: | 三富豐;飯田幸人;谷龜貴央;內野勝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尼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9G3/30 | 分類號: | G09G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剛;吳孟秋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裝置 用于 驅動 方法 | ||
相關申請的交叉參考
本發明包含于2007年3月9日向日本專利局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JP?2007-059405的主題,其全部內容結合于此作為參考。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裝置及驅動該顯示裝置的方法,并且可應用于包括使用例如多晶硅薄膜晶體管(TFT)的有機電致發光(EL)元件的有源矩陣顯示裝置。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通過分別生成閾值電壓校正周期內的寫信號和遷移率校正周期內的寫信號以及選擇性地輸出寫信號,來防止基于發光亮度的過多或不足的遷移率校正、耦合噪聲、以及掃描線之間遷移率校正周期的改變,并且可有效地避免由于像素電路中包括的晶體管特性的改變所引起的圖像質量的劣化。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對于使用有機EL元件的顯示裝置,例如在美國專利第5,684,365號和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第8-234683號中已經提出了各種技術。
在上述類型的顯示裝置1中,每個像素都包括作為電流驅動發光元件的有機EL元件以及用于驅動該有機EL元件的像素電路。如圖3所示,通過以矩陣形式配置像素來形成像素部2。在像素部2中,對于以矩陣形式配置的像素,以線為單位水平地設置掃描線SCN。此外,以列為單位設置信號線SIG以垂直于掃描線SCN。
選擇器4順序傳送預定采樣脈沖,并使用采樣脈沖來順序鎖存圖像數據D1,從而將圖像數據D1分配給每條信號線SIG。選擇器4對分配給每條信號線SIG的圖像數據D1執行模數轉換。這樣生成了以時分方式表示每個像素的發光亮度的驅動信號。選擇器4將驅動信號輸出至對應的信號線SIG。
響應于由選擇器4對信號線SIG的驅動,垂直掃描器3A和3B為每個像素生成驅動信號,并將驅動信號輸出至掃描線SCN。這使得顯示裝置1使用垂直掃描器3A和3B順序驅動配置在像素部2中的各個像素。使每個像素以由選擇器4設定的每條信號線SIG的信號電平發光,由此在像素部2中顯示期望圖像。
在上述類型的顯示裝置1中,通過使用多晶硅TFT,在諸如玻璃基板等的透明絕緣基板上共同形成像素部2、垂直掃描器3A和3B、選擇器4等。
多晶硅TFT不能避免閾值電壓和遷移率的改變。使用有機EL元件的顯示裝置具有圖像質量由于改變而劣化的問題。
在用于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中,通過使用例如圖4所示的電路結構來形成像素電路,可以校正驅動晶體管的閾值電壓和遷移率的改變。
換句話說,在顯示裝置11中,通過以矩陣形式配置像素13來形成像素部12。在每個像素13中,信號電平保持電容器C1的一端連接至有機EL元件14的陽極。通過根據寫信號WS而導通和截止的寫晶體管TR1,將信號電平保持電容器C1的另一端連接至信號線SIG。因此,在像素13中,根據寫信號WS,將信號電平保持電容器C1的另一端處的電壓設定為信號線SIG的信號電平。
在像素13中,信號電平保持電容器C1的兩端連接至驅動晶體管TR2的源極和柵極。驅動晶體管TR2的漏極連接至用于提供電源的一條掃描線SCN。這使得像素13通過使用具有設定為信號線SIG的信號電平的柵極電壓的源極跟隨電路結構的驅動晶體管TR2來驅動有機EL元件14。這里,Vcat表示有機EL元件14的陰極電位,并且電容Cel是有機EL元件14的電容。
在顯示裝置11中,第一垂直掃描器(WSCN)16A將寫信號WS輸出至一條掃描線SCN,以及第二垂直掃描器(DSCN)16B將電源驅動信號Vccp輸出至一條掃描線SCN。此外,水平驅動電路15的選擇器(HSEL)15A將驅動信號Ssig輸出至信號線SIG。這控制了像素13的操作。
圖5是示出像素13操作的定時圖。在像素13中,在作為允許有機EL元件14發光的周期的發光周期內,寫信號WS將寫晶體管設定TR1處于截止狀態,并且基于驅動信號Vccp,將電源電壓Vcc提供給驅動晶體管TR2(圖5的(A)和(B)部分)。因此,在像素13中,將驅動晶體管TR2的柵極電壓Vg和源極電壓Vs(圖5的(D)和(E)部分)保持為信號電平保持電容器C1兩端的電壓。通過基于柵極電壓Vg和源極電壓Vs的驅動電流Ids驅動機EL元件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尼株式會社,未經索尼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8166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