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護件支柱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81520.4 | 申請日: | 2008-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477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03 |
| 發明(設計)人: | C·謝德;M·約恩松;J·伯耶松;A·拉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斯堪尼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9/54 | 分類號: | B60R19/54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瓊 |
| 地址: | 瑞典南*** | 國省代碼: | 瑞典;S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護 支柱 模塊 | ||
1.一種用于車輛的防護件支柱模塊,所述支柱模塊(2)包括防護件支柱(6)和緩沖模塊(8),其特征在于,支柱模塊(2)還包括固定在防護件支柱(6)的一端處的防護件支架(4),設置用于將緩沖模塊(8)固定在防護件支柱(6)的另一端處的裝置(18,20,22,24),并且緩沖模塊(8)包括至少一個橡膠襯套(10)和殼體(12),所述殼體包括至少兩個殼體元件(14,1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車輛的防護件支柱模塊,其特征在于,通過將橡膠襯套(10)牽拉到防護件支柱(6)的端部上,緩沖模塊(8)配合到防護件支柱(6),并且殼體元件(14,16)在橡膠襯套(10)周圍配合在一起。
3.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車輛的防護件支柱模塊,其特征在于,防護件支柱(6)在它的一端處設置有至少一個徑向突起(54),所述突起適用于接合在橡膠襯套(10)中的至少一個相對應凹部(56)中,用于進一步將橡膠襯套(10)固定到防護件支柱(6)。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車輛的防護件支柱模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殼體元件(14,16)設置有與橡膠襯套(10)中的凹部(56)相對應的凹部(58,60),用于進一步將橡膠襯套(10)固定到防護件支柱(6)。
5.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車輛的防護件支柱模塊,其特征在于,殼體元件(14,16)設置有帶有孔(46,47,48,49,50,51,52,53)的突起(38,40,42,44),裝置(18,20,22,24)適用于被配合穿過所述孔以將緩沖模塊(8)固定到防護件支柱(6),并且將橡膠襯套(10)擠壓緊靠防護件支柱(6)。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車輛的防護件支柱模塊,其特征在于,用于將緩沖模塊(8)與防護件支柱(6)配合在一起的裝置(18,20,22,24)包括螺紋連接裝置(18,20,22,24)。
7.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車輛的防護件支柱模塊,其特征在于,設置用于將支柱模塊(2)牢固配合到車輛框架(26)的裝置(28)。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車輛的防護件支柱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將支柱模塊(2)牢固固定到車輛框架(26)的裝置(28)包括框架支架(28),所述框架支架與支柱模塊(2)相分離。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車輛的防護件支柱模塊,其特征在于,緩沖模塊(8)通過使用裝置(18,20,22,24)的部分被配合到框架支架(28),所述裝置(18,20,22,24)設置用于將緩沖模塊(8)固定到防護件支柱(6)。
10.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車輛的防護件支柱模塊,其特征在于,橡膠襯套(10)被擠壓或者永久硬化固結到防護件支柱(6)上。
11.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車輛的防護件支柱模塊,其特征在于,防護件支架(4)通過焊接固定到防護件支柱(6)。
12.一種用于裝配車輛用防護件支柱模塊(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
-首先,通過將防護件支架(4)固定在防護件支柱(6)的一端處,并且通過將緩沖模塊(8)固定在防護件支柱(6)的另一端處,將支柱模塊(2)配合在一起以形成單元,所述緩沖模塊(8)包括橡膠襯套(10)和至少兩個殼體元件(14,16),和
-之后,將支柱模塊(2)牢固地配合到車輛框架(26)。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裝配防護件支柱模塊(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緩沖模塊(8)固定到防護件支柱(6)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
-通過將橡膠襯套(10)牽拉到防護件支柱(6)的端部上,將緩沖模塊(8)配合到防護件支柱(6),
-將橡膠襯套(10)設置在第一殼體元件(14)中,
-將第二殼體元件(16)設置在第一殼體元件(14)和橡膠襯套(10)的頂部上,和
-將兩個殼體元件(14,16)配合在一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斯堪尼亞有限公司,未經斯堪尼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8152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