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中藥組方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81480.3 | 申請日: | 2008-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4418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少玲;焦彥;陳為兵;陳秀娟;畢英秀;葛文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少玲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45 | 分類號: | A61K36/8945;A61P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800山東省日照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小兒 腸系膜 淋巴結 腫大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組方,尤其是一種治療因病毒性感染引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中藥組方。
背景技術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在7歲以下小兒好發,臨床報道男孩多于女孩,以冬春季節多見,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中并發。小兒腸系膜淋巴結在回腸末端和回盲部分布豐富,且小腸內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腸末端停留,腸內細菌和病毒產物易在該處吸收進入回盲部淋巴結,致腸系膜淋巴結炎。發病前常有喉痛、發熱、倦怠不適等前軀癥狀,然后才出現臍部和右下腹痛、惡心、嘔吐,有時可發生腹瀉或便秘,且發病早期即體溫驟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問題而提供一種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中藥組方,該組方具有清熱涼血、消炎止痛之功效。
本發明藥物選擇防風、荊芥、川芎、板藍根、丹皮、赤芍、白術、山藥、佛手、元胡、炙甘草和白芍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其中:防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性味辛、甘,溫。歸膀胱、肝、脾經。具有解表祛風,勝濕,止痙。用于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破傷風。
荊芥: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采割,除去雜質,曬干。性味辛,微溫。歸肺、肝經。具有解表散風,透疹的作用。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
川芎: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莖。夏季當莖上的節盤顯著突出,并略帶紫色時采挖,除去泥沙,曬后炕干,再去須根。性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作用。用于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移藍Isatis?tinctoria?L.,以根、葉入藥。性味苦,寒。歸肝、胃血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作用。
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Sndr.的粗皮。性味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行瘀的作用。用于溫毒發斑、吐,骨蒸勞熱,癰腫瘡毒,跌撲傷痛。
赤芍: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莖、須根及泥沙,曬干。性味苦,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作用。用于溫毒發斑,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癥瘕腹痛,癰腫瘡瘍。
白術: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苦、甘,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作用。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
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用硫磺熏后,干燥。性味味甘、平,歸肺、脾、腎經;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
佛手:本品為蕓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的果實。秋季果實尚未變黃或剛變黃時采收,切成薄片。性味辛、苦、酸,溫。歸肝、脾、肺經。具有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的作用。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
元胡:本品為罌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延胡索和齒瓣延胡索的塊莖。性味溫,辛、苦。具有活血散瘀,利氣止痛作用。用于全身各部氣滯血瘀之痛,癥瘕。炙甘草:本品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具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的作用。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栽培種)的根。性味苦酸,涼。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用于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陰虛發熱。
本發明藥物原料用量是經發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原料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防風5-7份、荊芥5-7份、川芎5-7份、板藍根11-13份、丹皮5-7份、赤芍5-7份、白術5-7份、山藥5-7份、佛手5-7份、元胡5-7份、炙甘草5-7份、白芍5-7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少玲,未經王少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814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