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壓發電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80803.7 | 申請日: | 2008-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3225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30 |
| 發明(設計)人: | 胡修泰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修泰 |
| 主分類號: | H02N2/18 | 分類號: | H02N2/18;F03G7/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73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壓 發電 方法 | ||
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所屬的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力發電方法,使熱發電用于任意規模、任意溫度條件。
所屬技術領域背景:
眾所周知,現在的火力發電廠是將水加熱形成高壓蒸汽,驅動渦輪發電機發電。成本高,必須大規模,才有意義。
近年來,人們發明了堿金屬熱發電技術,用于中溫熱發電,排熱溫度在300℃左右,但不能用于低溫熱發電。即使用于中溫發電,目前也沒形成商業氣候。
而低溫熱發電的需求非常廣泛,特別是100℃以下熱源的低溫條件比比皆是,但苦于沒有相應技術加以利用被大量浪費。如太陽熱、燈具熱、電廠余熱、化工余熱等。用生活熱(如廚房爐灶熱力)獲得電力,也將極具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熱壓發電方法,用于任何熱發電規模和溫度條件。
本發明的主要特征在于:
在熱源和冷源之間設置熱管;
在所述熱管上設置熱管吸熱端、熱管形變段和熱管放熱端;
熱管吸熱端連接到熱源;
熱管放熱端連接到冷源;
在熱管吸熱端、熱管形變段之間設置熱端閥門,用于控制熱管形變段是否從熱源吸熱;
在熱管放熱端、熱管形變段之間設置冷端閥門,用于控制熱管形變段是否向冷源放熱;
所述熱管形變段某端或兩端連接壓電材料,形成發電部件;
在所述發電部件外設置強力位移限制機構,用于限制發電部件的伸長,以便對壓電材料形成壓力;
膨脹發電過程為,關閉冷端閥門、開啟熱端閥門,熱管吸熱端從熱源吸熱向熱管形變段傳送,使熱管形變段膨脹,壓電材料受壓輸出某極性(如正)電流;
收縮發電過程為,關閉熱端閥門、開啟冷端閥門,熱管放熱端從熱管形變段吸熱向冷源傳送,使熱管形變段放松直至收縮,壓電材料上的壓力降低甚至變為拉伸力,從而輸出反極性(如負)電流。
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圖中0為冷源,可以是散熱器,或發電廠的冷水池;1為熱管放熱端;2為冷端介質通道,應該對外絕熱;3為冷端閥門;4和5為強力位移限制機構,用于限制發電部件的伸長,以便對壓電材料形成壓力;6為熱管形變段,用熱變形系數較高的材料制成,應該對外絕熱;7為壓電材料,兩面附有電極;8為熱端閥門;9為熱端介質通道,應該對外絕熱;10為熱管吸熱端;11為熱源,可以是燃煤鍋爐、余熱源、路燈熱源等。
膨脹發電過程為,關閉冷端閥門3、開啟熱端閥門8使熱管形變段6膨脹,熱管形變段6和壓電材料7組成發電部件。由于熱管形變段6要膨脹,而強力位移限制機構4和5又不允許它們膨脹,所以壓電材料受壓輸出某極性(如正)電流;
收縮發電過程為,關閉熱端閥門8、開啟冷端閥門3使熱管形變段6放松直至收縮,壓電材料上的壓力降低甚至變為拉伸力,從而輸出反極性(如負)電流。
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熱發電用于任意規模、任意溫度條件。
圖面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基本原理示意圖。
最佳實施方案:
本發明的最佳實施方案為如圖1所示。為了提高熱管形變段的形變速度,需要增加熱管形變段管壁與介質的接觸面積,熱管形變段截面做成曲邊形;為了提高發電效率,將壓電材料做成夾心的(這類技術有專門的著作介紹,如張云電著的《夾心式壓電換能器及其應用》等),以增大受壓面積,但不改變壓強,結果使輸出電流增大而不改變輸出電壓。
膨脹發電過程為,關閉冷端閥門3、開啟熱端閥門8,熱管吸熱端從熱源吸熱向熱管形變段傳送,使熱管形變段6膨脹,熱管形變段6和壓電材料7組成發電部件。由于熱管形變段6要膨脹,而強力位移限制機構4和5又不允許它們膨脹,所以壓電材料受壓輸出某極性(如正)電流;
收縮發電過程為,關閉熱端閥門8、開啟冷端閥門3,熱管放熱端從熱管形變段吸熱向冷源傳送,使熱管形變段6放松直至收縮,壓電材料上的壓力降低甚至變為拉伸力,從而輸出反極性(如負)電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修泰,未經胡修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8080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數字無線可視門鈴系統
- 下一篇:應用美術雕塑成型泥制造服飾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