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濾光透鏡的集光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80446.4 | 申請日: | 2008-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1506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26 |
| 發明(設計)人: | 游朱義;李建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9/00 | 分類號: | G02B19/00;G02B6/32;G02B1/10;F24J2/46;F21V5/04;F21V8/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國城 |
| 地址: | 臺灣省***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濾光 透鏡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集光裝置,尤指一種適用于具有濾光透鏡的集光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溫室效應的日趨嚴重,并伴隨著京都議定書的執行,各國無不致力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目前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能源替代方案中,又以太陽能最為廣泛的運用。再者,照明為人類生活中絕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而自古以來陽光提供了人類照明最好的來源。以往室內利用太陽光照明的手段,不外乎利用天窗、窗戶、或是于屋頂安裝采光罩等方式,然而這類傳統方式不僅照明程度有限而且照明位置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能節省能源直接取用太陽光照射于室內的異地光源系統便油然而生。以目前技術而言,太陽光集光導引的異地光源系統主要是利用集光裝置收集光源,接著以光纖傳導光源至室內的照明裝置產生照明功效。雖然,此類系統在市場上已有相當商業化的成果,但是其中的集光裝置仍需輔助電力,無法真正達成無耗費能源的目的。
請參閱圖1,圖中顯示一現有集光裝置9的立體圖,其包括多個集光組件91用以收集光源,及一追蹤感應器92用以追蹤太陽方位,并包括有控制模塊及驅動裝置,通過外在電力驅動而使集光組件91得以隨著太陽方位而轉動,進而使集光組件91能隨時面向太陽,收集到最大的光源。惟上述旋轉式集光裝置9的類似技術已公開于如美國專利公告第4,477,145號、第5,581,447號、及日本專利公開第7043535號、及第3064804號等。
由于上述的集光裝置9其集光組件91為一模塊化的組件,并已包覆于保護罩90中,由于紅外線、及紫外線為帶有能量的光線,在紅外線、及紫外線進入保護罩90后,因保護罩90內無空氣對流,致使保護罩90內部散熱不易,而保護罩90成為熱源的集中地,因此,保護罩90內的集光組件91因高熱而減少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濾光透鏡的集光裝置,其中,第二集光透鏡、多個第一集光透鏡、或凹透鏡的其中之一為可濾除紅外線、及紫外線的鏡片,故其能將光線中的紅外線、及紫外線過濾,僅使不具熱能的光進入配光器的多條光纖中,如此,即可延長配光器的凹透鏡、及多條光纖的使用壽命,并降低集光裝置運作及傳輸時產生的熱量。
本發明為一種具有濾光透鏡的集光裝置,包括一第二集光透鏡、一集光罩、一配光器。
集光罩設置在第二集光透鏡的上方位置,集光罩包括多個開孔、及多個第一集光透鏡,多個第一集光透鏡嵌固于多個開孔,多個第一集光透鏡非位于同一平面上,是故,集光罩可為弧面、多面體表面、曲面、球面、或波浪面…等。集光罩上設置的多個第一集光透鏡,是將光線分別聚集在第二集光透鏡上,經由第二集光透鏡再作第二次集光。
配光器可設置在第二集光透鏡的下方,配光器包括一凹透鏡、及多條光纖,凹透鏡包括一上凹面、及一下凹面,多條光纖的一端位于凹透鏡的下凹面。
其中,第二集光透鏡、多個第一集光透鏡、或凹透鏡的其中之一為可濾除紅外線、及紫外線的鏡片。
再者,第二集光透鏡可包括第三集光透鏡,第三集光透鏡設在第二集光透鏡與配光器之間。第二集光透鏡是為一濾光材質透鏡。第二集光透鏡包括一上表面,上表面設有一濾光薄膜。第二集光透鏡包括一下表面,下表面設有一濾光薄膜。第三集光透鏡為一濾光材質透鏡。第三集光透鏡包括一上表面,上表面設有一濾光薄膜。第三集光透鏡包括一下表面,下表面設有一濾光薄膜。
此外,配光器的凹透鏡可為一濾光材質透鏡。凹透鏡包括一上表面,上表面設有一濾光薄膜。凹透鏡包括一下表面,下表面設有一濾光薄膜。
再者,第二集光透鏡還包括一濾光片,濾光片可選擇式地設在第二集光透鏡中間位置、或第二集光透鏡與集光罩之間、或設在第二集光透鏡與第三集光透鏡之間、或設在第三集光透鏡與配光器之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現有集光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集光裝置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集光裝置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集光裝置第一較佳實施例透鏡的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集光裝置第二較佳實施例透鏡的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集光裝置第三較佳實施例透鏡的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集光裝置第四較佳實施例透鏡的剖視圖;
圖8是本發明集光裝置第五較佳實施例透鏡的剖視圖;
圖9是本發明集光裝置第六較佳實施例透鏡的剖視圖。
圖10是本發明集光裝置第七較佳實施例透鏡的剖視圖;
圖11是本發明集光裝置第八較佳實施例透鏡的剖視圖;
圖12是本發明集光裝置第九較佳實施例透鏡的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灣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8044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液晶顯示面板與光學補償膜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復合式倒車雷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