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稀土永磁體矯頑力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79611.4 | 申請日: | 2008-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99344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05 |
| 發明(設計)人: | 楊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運城恒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1/053 | 分類號: | H01F1/053;H01F1/08;H01F7/02;H01F41/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寶賢 |
| 地址: | 044200***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稀土 永磁體 矯頑力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稀土永磁體的制造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提高稀土永磁體矯頑力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提高稀土永磁體Hcj的元素的作用機理有四種:一是提高主相的各向異性,比如加入重稀土金屬Dy、Tb等;二是有利于細化主相的粒度,提高有效邊界數量,通常是在合金熔煉的過程中加入AL、Ga、Nb、Cu、Zr等;三是具有利于邊界釘扎作用和減少燒結主相晶體長大的可能性的金屬氧化物,主相的邊界釘扎比如在合金粉末中加入DyO、TbO等,四是在合金粉末中加入特種金屬粉末,使有益于提高矯頑力的金屬元素分布在主相的周邊,進一步優化主相的邊界成分組成。?
根據上述機理,在稀土永磁材料的制造中提高稀土永磁材料Hcj的常規方法是成分上使用重稀土金屬Dy、Tb和其他能細化晶粒度的金屬元素AL、Ga、Nb、Cu、Mo、W、Ti、Cr等,在制粉工藝上盡可能的細化合金粉末的粒度;還有在合金粉末中添加稀土氧化物和其他氧化物,典型的有Dy2O3,常用的還有Tb的氧化物,也有用其他氧化稀土。這些方法均是在合金粉末熔煉的過程中加入上述元素,并且這些元素價格昂貴,致使所生產的永磁材料價格較高,缺乏競爭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成本較低、效果比較顯著的提高稀土永磁體矯頑力的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提高稀土永磁體矯頑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造稀土永磁體的工藝中在制備好的合金粉末里,加入氧化鋁粉末,并充分混合,然后取向成型、燒結。本發明技術方案是基于對上述第三種提高矯頑力機理的認識作出的。
上述提高稀土永磁體矯頑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鋁粉末經過500℃以上的溫度進行脫水處理,原因是氧化鋁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比例的結晶水。?
上述提高稀土永磁體矯頑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鋁粉末的加入比例是制備好的合金粉末重量的0.3%或0.6~0.9%。?
上述提高稀土永磁體矯頑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鋁粉末是采用球磨罐三次制粉制成的,粒度為1.5~20微米,第一次制粉破碎之后松散膨脹,將第一次制備完的氧化鋁粉末分成2~3份再次用同樣大小的罐制粉,第三次是將第二次制備的氧化鋁粉末再次同第二次的方式制粉。由于合金粉末的微觀尺寸一般在3~5微米之間,因此作為一種起邊界釘扎作用的物質,其微觀尺寸越小越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由于本發明是在制備好的合金粉末中加入氧化鋁粉末,其它工藝不變,而且氧化鋁價格較低,所以本發明工藝簡單,成本較低。?
2、本發明的系列試驗證實,氧化鋁粉末加入在0.3%左右時,矯頑力提高2000~3000KOe,產品剩磁降低150~300Gs。當添加比例大于2%時產品剩磁降低太大,失去意義。因此,本發明效果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組1?
鋼錠合金成分:?
Nd:28.8%;Dy:2.5%;Fe:67.1%;AL:0.5%;Cu:0.1%;B:1%。?
制粉:氫破碎之后氣流磨制粉,制粉粒度4.1微米。?
制備好的合金粉分別按0.3~0.9%加入制備好的氧化鋁粉末,然后混料4小時。試驗粉重量每批8~15公斤。?
沒有加氧化鋁的、加入三個不同比例的樣品合金粉,在同一臺電磁取向成型壓機取向成型42*42*37.5規格的樣品,樣品數量每種12塊以上,分別在成型的樣品之上刻畫樣品編號,然后等靜壓,同一臺燒結爐燒結,樣品分組,進行一、二級回火溫度,回火溫度在480、500、520、540、560,每種兩塊樣品。?
樣品的性能測試:每種樣品按照刻畫的試驗編號分別磨到規定尺?寸,分別測試。結果見下表:?
從表中可見,Hcj(矯頑力)最大增加值在3.26KOe。?
實施例組2、組3?
合金成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運城恒磁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運城恒磁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796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