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鈮酸鉀鈉基無鉛壓電陶瓷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73906.0 | 申請日: | 2008-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2339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心宇;江民紅;陳國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5/495 | 分類號: | C04B35/495;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華杰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 儉 |
| 地址: | 541004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鈮酸鉀鈉基無鉛 壓電 陶瓷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鉛壓電陶瓷材料,具體是K0.5Na0.5NbO3-LiSbO3-BiFeO3系無鉛壓電陶瓷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鈮酸鉀鈉(K0.5Na0.5NbO3,簡稱KNN)是一種A位復合鈣鈦礦結構的鐵電體,其居里溫度高(>300℃),壓電性能良好(d33可超過100pC/N),介電常數低,密度小,頻率常數大,利于高頻應用,特別是超聲領域的應用,被認為是當前無鉛壓電陶瓷的候選材料之一。然而,Na和K高溫下易揮發,采用傳統陶瓷工藝難以獲得致密性良好的陶瓷體,采用熱壓或等靜壓工藝能夠獲得致密的KNN陶瓷,材料的溫度穩定性得到較大改善,相對密度可達99%,但材料的穩定性程度并不令人十分滿意,且熱壓工藝生產成本較高,材料尺寸大小受到限制。
近年來,人們對鈮酸鉀鈉基無鉛壓電陶瓷進行了各種改性研究,例如固溶改性、摻雜改性、工藝改性等。但所獲的材料的綜合性能仍不理想,要么材料的壓電性能良好但工藝成本過高,或者材料的損耗較大,或者材料的居里溫度過低;要么工藝成本低,但壓電性能又達不到應用要求,或者材料的致密度低;等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傳統陶瓷燒結工藝制備的介電損耗低、居里溫度和致密度高、壓電性能優異的鈮酸鉀鈉基無鉛壓電陶瓷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在K0.5Na0.5NbO3-LiSbO3中添加BiFeO3構成的無鉛壓電陶瓷,可以用通式(1-x-y)(K0.5Na0.5)NbO3-x?LiSbO3-yBiFeO3來表示,式中x、y表示陶瓷體系中摩爾含量,其中0≤x≤0.1,0≤y≤0.05。
其制備方法,包括濕磨、烘干、燒成、二次球磨、造粒、壓制成型、燒結、打磨、披銀、硅油中極化。在燒結時以60℃/h的升溫速度到500℃保溫2h,再以120℃/h的升溫速度到800℃,再以60℃/h的升溫速度到1060~1130℃保溫1~3h燒結。燒結后,以120℃/h的冷卻速率至800℃,再隨爐冷卻至室溫。
本發明的優點是:鈮酸鉀鈉基無鉛壓電陶瓷具有優良的壓電性能及綜合性能。通過選擇適當的x、y值及工藝參數,可使該體系的壓電常數d33達250pC/N以上,平面機電耦合系數kp可達0.51以上,居里溫度在365℃以上,200℃以下介電損耗(tanθ)低于3%,400℃以下介電損耗(tanθ)低于7%,燒結溫度在1130℃以下。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以Na2CO3、K2CO3、Nb2O5、Li2CO3、Sb2O3、Bi2O3和Fe2O3為原料,按照化學式:0.9462(K0.5Na0.5)NbO3-0.0498LiSbO3-0.004BiFeO3
進行配料,燒結時以60℃/h的升溫速度到500℃保溫2h,再以120℃/h的升溫速度到800℃,再以60℃/h的升溫速度到1060~1130℃保溫1~3h燒結,之后以120℃/h的冷卻速率至800℃,再隨爐冷卻至室溫而成。燒結后的陶瓷片經雙面平行磨平后被銀,在630℃燒銀0.5小時后,在80~90℃硅油中極化,極化電場為3~4kV/mm,極化時間為15min;靜止24小時后測得性能為:
d33(pC/N)????Qm????????kp????????εr??????tanδ(%)????ρ(g/m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7390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制備ZrB2—Al2O3復合粉體的方法
- 下一篇:磚粉修復劑及其生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