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稻缽體苗拋秧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72100.X | 申請日: | 2008-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55145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梁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國梁 |
| 主分類號: | A01C11/02 | 分類號: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傳榜 |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稻 缽體苗拋秧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具體地說是指一種水稻缽體苗拋秧機。
背景技術
隨著農業的規模化發展和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傳統的手工插秧模式逐漸被自動化機械所代替。近20年來,雜交水稻技術的出現和推廣,又孕育出了雜交水稻缽體苗拋秧移栽的模式,而且拋秧移栽具有省種子、省力、提高產量的優勢,因而迅速推廣開來。
目前已廣泛使用的水稻插秧機,卻完全不能適應雜交水稻缽體苗的拋秧移栽模式,水稻缽體苗拋秧機研制的嚴重滯后,已嚴重阻礙了雜交水稻的種植效率。到目前為止的20年間,我國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的面積僅為6千萬畝,且都是手工拋秧模式,既費力又雜亂無序,影響種植質量和產量。同時,我國進口試用的國外拋秧機因其拋秧效率不高,不被我國農民所接受而長期閑置。
水稻缽體苗拋秧機是將水稻缽體苗盡可能直立地拋入水田中的機械,缽體苗被拋入水田中后,其缽體朝下,秧苗朝上,由此來實現秧苗的播種。中國專利200420112841.3號公開了一種漏斗分路導管式自由墜落定距水稻拋秧機,它包括機架,在機架下方裝有行走機構,機架上設有動力裝置,動力裝置為發動機,發動機與固定在機架上的齒輪箱聯接,齒輪箱分別連接秧苗背投輸送機構、行走機構、拋秧機構和升降轉向機構。
中國專利200410016940.6號公開了一種旋轉式有序拋秧機構,它將凸輪圓筒固定在軸上,工作時凸輪圓筒和軸都固定不動,凸輪圓筒外套有滾筒,滾筒上裝有排列整齊的缽碗,滾筒內外圈之間裝有外套回位彈簧的頂桿,回位彈簧一端頂在頂桿上,另一端頂在缽體碗碗底面上,缽碗用螺釘固定在滾筒上,滾筒外面還布置柵條。工作時,滾筒轉動,缽碗、頂桿和頂桿回位彈簧也隨之轉動,滾筒帶動裝有缽苗的缽秧盤轉動,秧盤下面的凸起有序地嵌入缽碗,柵條擋住缽體苗,秧苗不會提前落下,滾筒轉到一定位置時,頂桿碰到凸輪,使得頂桿動作,將缽秧苗頂離缽秧盤,缽秧苗順著導向滑道落入田中。
上述拋秧機均存在結構復雜、易出故障、自動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稻缽體苗拋秧機,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拋秧機結構復雜、易出故障、自動化程度不高等缺點。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水稻缽體苗拋秧機,包括:主動輪,包括同步轉動的第一左同步輪和第一右同步輪,其中之一的內側設有驅動其轉動的步進電機;從動輪,包括同步轉動的第二左同步輪和第二右同步輪,二者之間設有朝前的推秧頭和驅動該推秧頭往復運動的氣缸;上述第一左同步輪和第二左同步輪通過一左同步帶傳動連接,上述第一右同步輪和第二右同步輪通過一右同步帶傳動連接;秧盤,其左右兩端分別定位于所述左同步帶和右同步帶上,該秧盤上設有左右和前后方向排列的缽槽,缽槽底部設有與所述推秧頭對應的推秧孔;導秧筒,設于所述從動輪前側下方。
前述一種水稻缽體苗拋秧機,還包括一可編程控制器,所述步進電機和氣缸受控于該可編程控制器。
前述一種水稻缽體苗拋秧機,其秧盤上每一橫排缽槽的數量為n×m個,分為n組,每組m個,所述推秧頭及氣缸的數量與缽槽的數量相對應,所述導秧筒的數量為n個,每一個導秧筒分別對應于一組缽槽,其中n、m均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數。
前述一種水稻缽體苗拋秧機,還包括一機架,該機架上設有左支座和右支座,所述從動輪的第二左同步輪、第二右同步輪分別設于該左支座、右支座上;所述左支座、右支座與所述主動輪的第一左同步輪、第一右同步輪之間分別通過一左連接板、一右連接板連接;所述左同步帶、右同步帶于所述主動輪、從動輪頂部之間的部分的下方設有支撐盤,所述左同步帶、右同步帶于所述主動輪、從動輪底部之間的部分的下方設有秧盤接盤,該支撐盤與秧盤接盤通過連接桿與所述左連接板、右連接板連接。
所述左連接板的第一端與所述主動輪的第一左同步輪可轉動連接,所述左連接板的第二端與所述左支座樞接,所述左連接板于該樞接部下方設有一以該樞接部為中心的弧形孔,該弧形孔通過一螺栓與該左支座形成可調節的連接;所述右連接板和第一右同步輪、右支座之間的連接結構與上述左連接板和第一左同步輪、左支座之間的連接結構成左右對?稱。
所述導秧筒上部與所述左支座、右支座間通過一支撐架活動連接;所述導秧筒中部與所述機架之間通過一調節裝置連接,該調節裝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機架上的固定板和一端樞接于所述導秧筒中部的連桿,該固定板上設有一長條形導孔,所述連桿的另一端通過一螺栓與該長條形導孔形成可滑動并可轉動的配合連接。
所述左連接板、右連接板位于主動輪一端的下方連設有可調節高度的支撐調節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國梁,未經張國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7210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