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黃魚的人工授精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71175.6 | 申請日: | 2008-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367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毛勇;蘇永全;王軍;謝仰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A61D19/0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南強之路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馬應森 |
| 地址: | 361005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黃魚 人工授精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魚類的人工授精,尤其是涉及一種大黃魚的人工授精方法。
背景技術
大黃魚(Pseudosciaena?crocea)是我國海水養殖產量最大的魚類,也是我國最具優勢的六大出口養殖水產品之一。近年來,運用雜交育種、多倍體育種和構建家系等多種育種技術,開展了旨在以提高肌肉品質、生長率和抗病力等為目的的大黃魚遺傳改良技術的研究。其中,穩定的人工授精操作是重要的基礎技術之一。目前,在大黃魚遺傳育種研究的現場操作中普遍存在著卵子難于授精或授精孵化率偏低的現象,結果不僅浪費了珍貴的育種材料,錯失了一年一度的生殖季節,也延長了實驗周期,高效的人工授精成為大黃魚遺傳育種研究現場操作的主要技術難點之一。可見,大黃魚遺傳育種研究中人工授精的高穩定性和高授精率非常重要。
目前,大黃魚人工授精的通常作法是:(1)在繁殖季節,挑選10~30尾成熟的親魚置于網箱或室內水泥池中,同時進行人工催產,一般在催產素注射后的34~84h的催產效應時間內,需技術員輪流值班,觀察產卵行為。一旦發現求偶追逐的親魚,及時撈出親魚進行人工授精。(2)設計“催產素效應時間梯度組”,對多組親魚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進行催產素注射催產,但同時采卵進行人工授精。上述方法都是因為無法精確預知最佳的人工授精操作時間,而被動采用“時間梯度”或“跟蹤觀察”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費時費力,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人為的取材干擾會嚴重地影響后續的人工授精效果或自然產卵行為。
公開號為CN101167443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銀鯧人工授精及孵化方法,利用海上捕撈的銀鯧,按設定雌雄比例進行人工授精、按設定海水鹽度、水溫進行人工孵化,其特征是銀鯧人工授精雌雄比例為1∶1,用干法授精,授精5~10min后用過濾海水漂洗授精卵,直到多余精液和污物洗凈,授精卵漂洗后裝袋充氧,每袋裝250~350g授精卵,授精卵運回岸放入孵化桶中停氣20min,排去底部死卵后進行孵化,孵化水溫14~18℃,鹽度28~33‰,溶氧大于6ppm,光照低于5001x,28~36h即孵化出初孵仔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的大黃魚人工授精技術穩定性差和授精孵化率偏低等問題,提供一種大黃魚的人工授精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借助大群體的生殖信號誘導群體以外大黃魚的求偶催產行為,從而將生產性大群體的自然產卵時間與群體外遺傳育種實驗的人工授精的操作時機“偶聯”起來,實現由已知的可觀察的生產性自然產卵的時間,推算確定未知的大黃魚人工授精的適宜時機,從而解決“群體生殖信號不足”和“人工授精時機不明”的兩大難題,減少人工授精操作的盲動性,提高人工授精的穩定性和授精效果。
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
1)親魚的同池強化培育:將用于人工授精的育種親魚進行標記,與生產性的親魚同池培養和營養強化;
2)催產環境的“偶聯”:配置自然產卵催產池,在遠離自然產卵催產池2~200m的地方,配置人工授精催產池(或催產桶),使人工授精的親魚能感應到自然產卵池中親魚的叫聲與震動;
3)催產素催產:挑選成熟的人工授精的育種親魚和生產性的親魚同時進行催產素注射,隨后將催產后成熟的人工授精的育種親魚和生產性的親魚分別放入自然產卵催產池和人工授精催產池中;
4)授精操作時機的“偶聯”:在自然產卵開始前2h與自然產卵后5h之間的時間內,根據腹圍的大小,選取人工授精催產池中臨產狀態最好的雌魚作為采卵雌魚,進行授精。
催產素可采用LRH-A3催產素。自然產卵催產池的親魚最好為超過200條的大群體,人工授精催產池中的親魚數目與自然產卵催產池的親魚的比例最好為1∶20。自然產卵催產池與人工授精催產池之間最好設有視覺隔離裝置,視覺隔離裝置可為隔離板。
授精可采用干法授精或濕法授精。
由于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大黃魚產卵時集群特征明顯,人工催產時的群體生殖信號和人工授精的操作時機是影響人工授精效果的關鍵因素。本發明將大黃魚的人工授精與大群體的自然產卵在催產環境和授精時間上進行雙重“偶聯”,使用于人工授精的試驗魚能共享大群體生產過程中強烈的群體生殖信號,并利用大群體的自然產卵時間,準確確定人工授精時機。“偶聯法”人工授精技術提高了傳統人工授精技術的穩定性,避免了人工授精操作的盲動性,省時、省力、高效地提高了操作的成功率,人工授精的效果達到或超過業已成熟的生產性自然產卵的效果。因此本發明能大幅度提高大黃魚人工授精的穩定性和授精卵的孵化率,有利于本發明的產業化,特別適用于遺傳育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大學,未經廈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7117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