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久型復合抗菌非織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71104.6 | 申請日: | 2008-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1946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10 | 
| 發明(設計)人: | 粘偉誠;楊道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鑫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1/76 | 分類號: | D06M11/76;D06M11/13;D06M13/463;D06M101/32 | 
| 代理公司: | 廈門龍格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婁燁明 | 
| 地址: | 362241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耐久 復合 抗菌 織造 材料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紡織行業,涉及一種耐久型復合抗菌非織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自上世紀90年代后期起,非織造布材料在中國逐步得到發展,經過近20年的不斷研究和提高,目前,國內的非織造布產品開發和應用已經逐步滲透到各個領域,人們對這種年輕的材料的功能需求也越來越多。僅在制鞋材料中一項,每雙鞋內的中底板、內襯、腳尖襯、后跟襯等,都會有非織造布的身影,其匯集的類型包括縫編類、針刺類、紡粘類及化學粘合類,在制鞋材料中,全國每年消耗的非織造布就超過了4萬噸。
在逐漸的接納非織造布的品質和性能的同時,各個應用領域也同時提出了更多的功能需求,在健康環保日益受重視的今天,抗菌、防臭、防霉等元素已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中,抗菌冰箱、抗菌洗衣機、抗菌彩電……同樣,作為與人體接觸最多的服裝材料、鞋材的抗菌需求也隨著健康時尚越來越多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對合成纖維的非織造布材料的抗菌處理,主要包括四種手段:a)是將具有的抗菌作用的無機粉體共混紡絲,如將納米銀等材料添加到樹脂中熔融紡絲,得到的絲條具有高效、永久的抗菌性,然而由于該類技術所涉及的成本很高、工藝控制復雜、纖維性能收到較大的損傷、適應的纖維規格少,在絕大多情況下無法為各廠商接受;b)是對纖維或布的表面進行接化學枝抗菌改性,首先對布或纖維的表面進行預處理,使纖維表面產生可與大分子抗菌基團化合物進行接枝的作用點,然后將帶有抗菌基團的化合物與經過處理后的纖維結合,得到抗菌纖維。這種抗菌處理得到的產品抗菌效果持久、耐洗滌、耐摩擦,然而該處理工藝條件要求較高,適應的合成纖維只有聚丙烯腈纖維材料。c)是采用后整理法制備抗菌非織造布材料,即將各類抗菌材料與水性樹脂、填料等配置成整理液,對經過表面預處理或未經過處理的非織造布進行后處理。該類處理方法適用的抗菌劑纖維材料多,抗菌整理工藝靈活,成本經濟,然而該處理方法所得產品的抗菌持久性往往較差、不耐水洗和摩擦。d)采用具有抗菌作用的天然纖維與普通纖維進行混紡,該處理方法得到的產品對抗菌纖維的分布均勻性要求較高,若要達到相應的效果,其成本也會限制產品的適用。
目前,市場上抗菌非織造布以衛生材料為主,如濕面巾、衛生護墊、手術服、傷口敷料等,這些材料的抗菌以一次性抗菌為主,以一般的抗菌劑和后處理抗菌方法即可制得,成本也較高。在鞋材、服裝材料上,一方面對抗菌的效果有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須面對多次洗滌或高強度的摩擦,以共混紡絲、混紡或表面接枝的方法能滿足要求,但是成本不為大眾所接受。以后處理方式,其效果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鑒于非織造布選用材料以合成纖維為主,材料的配合極為靈活,工藝變化也較多,只有通過靈活的后整理的方法制取耐久型抗菌材料,才能滿足各類用戶對抗菌產品的需求。因此,眾多的廠商開始對具有復合抗菌功能的抗菌劑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和探索,如張志穩等的申請的一種含銀抗菌劑(公開號為CN?101015300A),所涉及的配方為硝酸銀溶液與氯系或溴系季銨鹽復合,制備成融合銀系抗菌和季銨鹽抗菌作用的抗菌劑,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然而在非織造布后整理方面,仍有一定的操作不便之處,首先是硝酸銀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易與鐵質設備部件發生置換反應,失去抗菌效果,其次是硝酸銀具有較高的水溶性,在洗滌過程中易流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以非織造布鞋用材料的市場需求為契機,開發一種用后整理方法制取的非織造布材料,同時具備實施工藝簡單、抗菌效果良好、耐汗漬、耐摩擦、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抗菌非織造布。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耐久型復合抗菌非織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通過將具有非溶出型高效抗菌作用的非水溶性銀微粒鰲合體系與溶出型的氯系季銨鹽進行有效的組合,配置成一定濃度的抗菌劑溶液,采用該抗菌劑對化學纖維非織造布進行浸軋整理,即可獲得綜合了主動抗菌和被動抗菌作用的非織造布。
其中所述的非溶出型銀的鰲合物為碳酸銀或溴化銀的納米微粒鰲合物;其中所述的季銨鹽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銨或雙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銨,具有良好的表面處理性能和抗菌性能;兩者的配比按前者10%-60%,后者90%-40%的比例。
所述的碳酸銀或溴化銀的納米微粒鰲合物與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銨或雙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銨的最佳配比為前者25%,后者75%。
其中的后整理工藝是指用浸漬、噴灑等方法將配制得的抗菌劑施加到已成型非織造布卷材上,并烘干定型即可,無需進行其它的表面預處理工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鑫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福建鑫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7110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軸的密封結構
 - 下一篇:薄膜晶體管矩陣基板的制造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D06M 對纖維、紗、線、織物、羽毛或由這些材料制成的纖維制品進行D06類內其他類目所不包括的處理
D06M11-00 用無機物或其配合物處理纖維、紗、線、織物或這些材料制成的纖維制品;和機械處理相結合的處理,如絲光
D06M11-01 .用氫、水或重水;用金屬氫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們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鹵素;用氫鹵酸或其鹽,用氧化物或鹵素的含氧酸或其鹽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氫氧化物或過化合物;從具有兩性元素—氧鍵的陰離子衍生的鹽
D06M11-51 .用硫、硒、碲、釙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