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楮頭紅中提取類黃酮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70845.2 | 申請日: | 2008-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49117B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魏道智;寧書菊;陳昭君;余青;葉馨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農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185 | 分類號: | A61K36/185;A61P1/16;A61P11/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紅中 提取 類黃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一種植物體內提取類黃酮物質的提取方法。
技術背景
楮頭紅(S.nepalensis?Wall.),屬于野牡丹科(Melastomaceae)中的肉穗草屬(Sarcopyramis?Wall.),別名為風柜斗草。一年生草本,高10~20cm,莖肉質無毛,有四棱,全株帶紫紅色。葉對生長卵形或披針形,長3~6cm,寬1.0~2.5cm,先端長漸尖,邊緣有鋸齒,主脈3~5條,有長柄,葉面青綠色,葉背淡綠色,被白色稀疏剛毛。花兩性,淡黃色或紫色,數朵簇生,枝頂或葉腋;花萼為倒尖塔形,呈風柜斗狀,故而得名。《中藥大辭典》記載:其性涼、味酸、無毒;功用:清肺熱,去肝炎;治風濕痹痛,耳鳴、耳聾及目霧羞明。《實用中草藥》載:其性平、味甘。功用:涼熱解毒、涼血利水。主治急性肝炎,肺熱咳嗽。
到目前為止,尚無有關從楮頭紅植物中提取類黃酮物質的報道,從楮頭紅中分離到類黃酮物質在國內外也尚屬首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公開一種從楮頭紅植物中提取類黃酮的方法,以促進該植物成分化學的進一步研究和臨床上更好的開發和應用。
提取步驟:
1.取楮頭紅植物(S.nepalensis?Wall.)干品、粉碎
2.粉碎后干品用95%酒精冷浸24小時后,以95%酒精為溶劑加溫回流三次,收集濾液。
3.收集的濾液于真空旋轉濃縮儀濃縮為浸膏。
4.用浸膏體積的1倍量水懸浮,然后用懸浮液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萃取3~5次,合并濾液。
5.于真空旋轉濃縮儀濃縮上濃縮萃取液為浸膏。
6.浸膏用乙酸乙酯溶解,溶解液上200~300目硅膠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為5/1為洗脫液梯度洗脫,收集石油醚/乙酸乙酯為2/1部分洗脫液,真空旋轉濃縮。
7.熱無水酒精溶解,冷丙酮結晶。
8.甲醇重結晶,類黃酮物質結晶物。
采用本發明技術進行提取的特點是提取步驟簡單,制得化合物純度高,無雜質。
具體實施例
實施例1:
1.取楮頭紅植物地上部分干品,粉碎
2.粉碎后干品用95%酒精冷浸24小時后,以95%酒精為溶劑加溫回流三次,收集濾液。
3.收集的濾液于真空旋轉濃縮儀濃縮為浸膏。
4.用浸膏體積的1倍量水懸浮,然后用懸浮液2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萃取3~5次,合并濾液。
5.于真空旋轉濃縮儀濃縮上濃縮萃取液為浸膏。
6.浸膏用乙酸乙酯溶解,溶解液上200~300目硅膠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為5/1為洗脫液梯度洗脫,收集石油醚/乙酸乙酯為2/1部分洗脫液,真空旋轉濃縮。
7.熱無水酒精溶解,冷丙酮結晶。
8.甲醇重結晶。即獲類黃酮物質結晶物。
實施例2:
取楮頭紅植物根的干品為原料,按實施例1的方法提取類黃酮物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農林大學,未經福建農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7084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