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70638.7 | 申請日: | 2008-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094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林海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九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5/00 | 分類號: | E04G25/00;E04G25/0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361001福建省廈***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截面 模板 支撐 系統 施工 方法 施工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施工方法,尤指一種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高層建筑中,通常會設置一層轉換層,用來承載上方增加的載荷。該轉換層的框支梁由于要承受上部荷載,往往要具有相對較大的截面尺寸和自重,因此其模板支撐的設計和施工是整個框支梁施工的重點之一。
目前施工單位對不同截面寬度的框支梁模板支撐施工方法通常為:
1、如圖1所示,當框支梁1截面高但寬度不大(與下一層框架2梁接近)時,一般通過豎向支撐(若干立桿3)由幾層樓板4及梁共同承力來滿足要求。
2、如圖2所示,當框支梁1′截面高且寬度較大(一般指寬度是下層框架梁2的兩倍以上)時,也是采用豎向支撐桿傳力系統,豎向立桿3將力傳至承載力相對較低的結構板上,需多層支撐才能滿足受力要求。
3、如圖3所示,目前其它施工單位在解決高層建筑結構轉換層中大尺寸大自重的框支梁時,還是采用上述豎向支撐模板進行施工的方法,只是而當框支梁1"的截面尺寸是下層框架梁2的數倍時,框支梁1"下方的立桿3及下幾層的立桿3要增加支撐密度,以滿足支撐要求。
綜觀上述施工方法,所述的框支梁1、1′、1"在施工時,無論其寬度如何,模板都是通過豎直的立桿3支撐,由于框支梁所要承受的載荷較大,其寬度均會比下層的框架梁2寬,因此總會有部分甚至大部分立桿3支于樓板4上,但由于樓板4承載力一般遠小于所要承受的荷載,要采用逐層向下支撐的方法由多層結構層分擔卸荷才能滿足受力要求,即使梁板(粱和樓板)強度達到要求也不能拆除,所述需要占用較多的周轉材料,且占用時間較長,經濟效益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及施工方法,其只需單層即可承載較寬截面梁的模板,從而大大減少輔助周轉用料,降低費用、縮短工期。
為達成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采用“V”形支撐的模板,通過斜向立桿將所述框支梁自重及施工荷載有組織地傳至下一層結構,由對應位置的下層框架梁獨立承擔。
而當下層框架梁的承截力不足時,不足部分通過預先加大框架梁的截面或/和增加配筋措施補足。
所述框支梁下方支撐的各斜向立桿中,中間的一根為垂直設置,并以該垂直立桿為中線對稱設置。
一種寬截面梁模板支撐系統施工方法,其流程為:下層結構受力驗算→模板支撐設計及驗算→下一層框架梁施工→框支梁“V”形支撐及模板施工→框支梁鋼筋施工→砼施工、監測→養護→模板及支撐拆除。
所述下一層框架梁施工這一步驟中,該框架梁砼澆筑前,按支撐斜向立桿的間距預埋有防滑短鋼筋,該防滑短鋼筋在預埋時應與斜向立桿的傾斜角度一致;相對的,在框支梁“V”形支撐及模板施工這一步驟中,搭設斜向立桿時,其底部應套入預埋的防滑短鋼筋中。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發明采用“V”形支撐的模板,利用斜向支撐傳力,將框支梁的自重及施工荷載僅由一層框架梁來承擔,而不需搭搞多層支撐,充分發揮框架梁的承載潛力,必要時只需對框支梁下方的框架梁進行適當加強即可滿足受力要求,不需占用大量的周轉材料,所增加的模板、鋼筋、混凝土和其它輔助材料用量不多,相對于傳統要搭設多層支撐來說,用料大大減少,因此費用相對降低,經濟效益較顯著,同時為其它工序施工創造了條件,從總體上看縮短了工期。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框支梁截面高但寬度不大時,施工方式示意圖;
圖2是傳統框支梁截面高且寬度較大時,施工方式示意圖;
圖3是傳統框支梁截面尺寸是下層框架梁數倍時,施工方式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支撐系統的橫向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支撐系統的縱向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施工方法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V”形支撐系統大樣圖;
圖8是圖7斜向立桿底部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V”形支撐系統縱向大樣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涉及的是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自重較大、與下層框架梁截面寬度之比在兩倍以上,且與下層框架梁位置對應的框支梁模板支撐系統為:
1.采用“V”形支撐的模板,通過斜向立桿將所述框支梁自重及施工荷載有組織地傳至下一層結構,由對應位置的下層框架梁獨立承擔,以充分發揮框架梁的承截潛力。
2.而當下層框架梁的承截力不足時,不足部分可通過預先加大框架梁的截面或/和增加配筋等措施補足,以滿足承截受力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九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省九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7063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