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蟑簾及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70329.X | 申請日: | 2008-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757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24 |
| 發明(設計)人: | 姜繼德;蔣邦善 | 申請(專利權)人: | 蔣邦善 |
| 主分類號: | A01M1/00 | 分類號: | A01M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23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蟑簾 裝置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開放環境下的防蟑設備,尤其是能阻止蟑螂等爬行類昆蟲侵害的防蟑簾,以及由其組合而成的防蟑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防蟑裝置是應用于密閉設備中的防蟑條,開放環境下對蟑螂的防護則主要是毒殺、誘捕、電擊、藥物驅避等技術手段,而市面推行的利用超聲波、電磁波等驅蟑技術,其實效尚未獲得公認。
公知技術存在如下三個主要缺點:
一、效果一般都很差,持續性不強,治標不治本。防蟑條一旦老化或被防護設備出現裂縫,防蟑性能隨即大減甚至完全消失。蟑螂已在地球生存三億多年,生命力非常頑強,抗藥性也極強,經六代即可對殺蟲劑免疫,事實證明目前各種藥物均難以殺滅蟑螂。蟑螂能避開各種危險,故電網、誘捕器具等也難奏效。
二、危害性普遍很大,尤其是各種殺蟑藥物,對人畜的危害性極大。各種殺蟑藥對人畜的直接毒性是眾所周知的,但人們對帶毒蟑螂的危害卻認識不足,毒蟑螂的尸體一旦被畜禽食用,將最終傳遞給人類,被中毒蟑螂爬過甚至排泄過的食物和器具等,對人的危害性也極大,而且很難預防。使用電網也容易擊傷人畜,甚至引發火災等。超聲波、電磁波等對人的健康也會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三、成本高昂。為減少蟑螂危害,國家和個人每年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公知技術大多建立在殺滅蟑螂的機理上,實際操作中卻又無法殺滅,故導致無數次的反復,累積費用高昂,效果堪虞。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公知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防蟑簾,并對應設計組合成各種防蟑裝置,主要應用于開放環境,能長時間有效防止蟑螂和各種爬蟲的危害,對人畜無害,而且成本低廉。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用豎向懸掛、高密度、等間距的簾帶或簾線形成連續的防蟑簾,用以阻止蟑螂及各類爬蟲上下爬行和穿越,各簾帶或簾線的上端固定,下端懸空,且重量很輕而和比強度較高,以使蟑螂攀附時能產生劇烈搖擺或下墜運動為宜,以該防蟑簾為主的各種組合便構成防蟑裝置。
本發明的防蟑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一是使蟑螂爬行時,產生劇烈搖晃甚至下墜,破壞其肢體平衡,從而增加其爬行困難。防蟑簾的簾帶和簾線重量很輕,其上端固定,下端可活動,當蟑螂攀附時,會發生顯著的搖擺運動,猶如在一根繩子上蕩秋千,蟑螂的肢體反應將使擺動進一步加強并變得毫無規則,并且使其六腿難以定位,從而使其無法繼續爬行,因恐懼或力疲而墜落。
二是極大地減小蟑螂向上爬行時的附著力,使其向上爬行變得十分困難甚至不可能。科學研究發現,蟑螂的六肢上各有兩個墊狀器官,可以進行推和拉的運動,從而保持自身平衡。它的“腳”也有“腳趾”和“腳后跟”。腳趾位于底盤前部,稱為中墊,主要用于發揮拉力;“腳后跟”位于底盤后部,稱為跗墊,主要用于發揮推力。針對蟑螂六肢的結構特點,采用豎向分布的細薄簾帶或纖細簾線,可急劇減小與蟑螂腳墊接觸的有效面積,從而大大減小附著力。根據抽樣測量,一只身長3cm的美洲大蠊,其腳墊尺寸約為0.5mm,如采用0.1~0.2mm直徑的細絲做簾線,則該蟑螂向上爬行時,其腳墊接觸面積將降至1/5~2/5以下。
三是迫使蟑螂在向上爬行時,只能以極其不利的姿勢進行,從而更進一步削弱其爬行能力。蟑螂沿著由簾線(細絲制造)或簾帶(薄片制造)排列而成的簾子向上爬行時,其落腳點取決于簾線或簾帶的位置,經過特別設計后,其爬行姿勢將被盡量扭曲,大部分腳墊無法可靠黏附,從而使其難以發揮腿部力量,大大增加爬行難度。
四是減小摩擦系數,且使蟑螂六肢前部的鉤子不能發揮作用。簾線或簾帶表面光潔,刃口鋒利,可顯著減小摩擦系數,同時在設計上使蟑螂六肢末端的鉤子無法有效使用。
以上四個方面是同時發揮總用的,可使蟑螂幾乎沒有可能穿越防蟑簾,從而達到阻隔其侵襲的目的,類似于筑堡,進行堅壁清野的戰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蟑螂身體結構的特點,采用純物理的方法構建其難以攀爬的屏障,突破其生理極限,隔離蟑螂等爬蟲與被保護對象的聯系,不僅效果顯著,對人畜完全無害,而且其防蟑效能幾乎是永久性的。如在室內普遍應用本發明,將食物、水源、書、衣等全部隔離保護,蟑螂等爬蟲將難以飲水和取食,迫使其全部遷徙甚至渴死或餓斃,此法對蟑螂若蟲(無翅)具有毀滅性的效果,對于能滑翔的蟑螂,針對其降落定位不準的缺點,采取相應措施,同樣可使其無法降落飲水或取食,因此本發明對控制蟑螂的危害有絕佳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防蟑簾的第一種結構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蔣邦善,未經蔣邦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7032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半導體元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平板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