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摩托車腳蹬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70005.6 | 申請日: | 2008-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333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7 |
| 發明(設計)人: | 徐躍進;王松;王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J25/00 | 分類號: | B62J25/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郭 云;方 洪 |
| 地址: | 400037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摩托車 腳蹬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摩托車構件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摩托車腳蹬。
背景技術
摩托車腳蹬對稱地分布在車架后部的兩側,以便搭乘者放置腳部。通用的摩托車腳蹬如圖3所示,由擱腳踏板1、擱腳管8、擱腳支架2、安裝銷6和開口銷7構成,其中擱腳管8穿設在擱腳踏板1中,通過螺釘9固定,擱腳管8的安裝端伸出擱腳踏板1的內端面,并伸入車架上固定的“U”形擱腳支架2中,擱腳踏板1的內端面與“U”形擱腳支架2的開口端貼合,擱腳管8安裝端的側面與“U”形擱腳支架2的內表面貼合,且擱腳管8與擱腳支架2之間通過徑向穿設的安裝銷6連接,安裝銷6由開口銷7限位。用手或腳扳動擱腳踏板1,擱腳踏板1能繞安裝銷6相對于擱腳支架2旋轉,具有收折和打開兩種狀態。當不需要擱腳踏板1時,擱腳踏板1與車身貼靠,處于收折狀態;當扳動擱腳踏板1,使其繞安裝銷6向下旋轉八十多度后與車身基本垂直時,擱腳踏板1處于打開狀態。由于擱腳踏板1的內端面與“U”形擱腳支架2的開口端配合對擱腳踏板1的收折狀態限位,擱腳管8安裝端的側面與“U”形擱腳支架2的內表面配合對擱腳踏板1的打開狀態限位,這樣在扳動擱腳踏板1轉動的過程中,擱腳踏板1的內端面與“U”形擱腳支架2的相對端面摩擦,“U”形擱腳支架2的內表面與擱腳管8安裝端的側面摩擦,不僅使得擱腳踏板1轉動的靈活性較差,扳動擱腳踏板1較費力,而且容易將“U”形擱腳支架2和擱腳管8的漆面刮花,既影響整車的外觀美感,長期的摩擦磨損還會造成對擱腳踏板1的極限位置定位不可靠,擱腳踏板1的外端易向下發生傾斜,使得使用效果變差,搭乘者的舒適感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轉動靈活、并能有效防止摩擦磨損的摩托車腳蹬。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摩托車腳蹬,包括擱腳踏板和固定在車架上的“U”形擱腳支架,其關鍵在于還包括定位塊、彈簧和鋼球,在所述擱腳踏板靠近“U”形擱腳支架的一端固定定位塊,該定位塊伸入“U”形擱腳支架的開口中,且定位塊與“U”形擱腳支架相鉸接,定位塊連同擱腳踏板能繞鉸接點相對于“U”形擱腳支架轉動,并且擱腳踏板的內端面與“U”形擱腳支架的開口端之間、以及定位塊的兩側面與“U”形擱腳支架相對應的內表面之間均具有間隙;在所述定位塊上開設有沉孔,該沉孔中從內往外安裝彈簧和鋼球,鋼球在彈簧的作用下抵靠在“U”形擱腳支架上,并且“U”形擱腳支架上開設有兩個對鋼球定位的定位孔,所述擱腳踏板轉動到始、終兩個極限位置時,所述鋼球的小部分球身陷入“U”形擱腳支架上的定位孔中。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在“U”形擱腳支架上對應于鋼球開設兩個定位孔,分別對應擱腳踏板的收折和打開狀態。當擱腳踏板處于收折狀態時,在彈簧的作用下,鋼球的小部分球身陷入其中的一個定位孔中,以對收折狀態定位;當扳動擱腳踏板向打開狀態轉動時,彈簧、鋼球隨同定位塊一起轉動,鋼球離開原先的定位孔在“U”形擱腳支架的內表面滾動,直至擱腳踏板轉動到位后,鋼球的小部分球身陷入另一個定位孔中,以對打開狀態定位。通過彈簧、鋼球和兩個定位孔的配合,對擱腳踏板的極限位置定位可靠,這樣擱腳踏板的外端不會向下發生傾斜,保證了搭乘者的舒適感。在擱腳踏板轉動的過程中以及擱腳踏板轉動到位后,擱腳踏板的內端面與“U”形擱腳支架的開口端之間、以及定位塊的兩側面與“U”形擱腳支架相對應的內表面之間均不接觸,這樣擱腳踏板轉動的靈活性好,扳動擱腳踏板不費勁,并且有效防止了“U”形擱腳支架的漆面因摩擦而被刮花,保障了整車的外觀美感。
上述定位孔直徑d與鋼球直徑D之間的關系為1/3D<d<D。定位孔直徑d的直徑過小,則鋼球陷入定位孔中的部分少,對擱腳踏板的定位作用不明顯;定位孔直徑d的直徑過大,鋼球陷入定位孔中的部分多,鋼球從定位孔中出來較困難,會影響擱腳踏板轉動的靈活性。
為了便于裝配,上述定位塊與“U”形擱腳支架之間通過安裝銷連接,該安裝銷由開口銷限位。
有益效果:本發明采用彈簧、鋼球與兩個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結構,使擱腳踏板及定位塊與“U”形擱腳支架之間總保持一定的距離,在保證對擱腳踏板定位可靠、保障搭乘者舒適感的同時,提高了擱腳踏板轉動的靈活性,減小了扳動擱腳踏板的力度,并有效防止了“U”形擱腳支架的漆面因摩擦而被刮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向視圖。
圖3為背景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700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