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氣絕緣電熱老化試驗設備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69819.8 | 申請日: | 2008-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586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有元;楊麗君;廖瑞金;李劍;周湶;陳偉根;杜林;唐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G01R3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謝殿武 |
| 地址: | 400044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氣 絕緣 電熱 老化試驗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試驗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電氣絕緣電熱老化試驗設備。
背景技術
電力系統中的關鍵設備如變壓器、電力電纜等,其絕緣由礦物油、纖維紙或高分子聚合物組成。在長期運行過程中由于受到電、熱、機械、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逐漸老化,導致理化及電氣性能下降,嚴重影響電力系統的運行可靠性。通過加速老化試驗的方法,研究電氣設備絕緣的老化特性,并對剩余壽命作出評估是保證電網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國內外的加速老化試驗設備主要通過熱、光、弱電、振動等加速應力手段對小型材料、電子元器件等進行加速老化試驗,均不能實現針對高壓電氣設備的絕緣材料電-熱連合加速老化。研究表明,局部放電等電氣信號與設備的絕緣性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目前的加速老化試驗裝置均不能有效地實現樣品老化試驗過程中的電信號檢測。
因此,需要一種電氣絕緣電熱連合老化的試驗設備,有效模擬電氣設備運行時所承受的電、熱應力,并能夠同時對不同溫度、電壓類型、電壓等級下的多個試品進行試驗,并獲取試驗樣品老化過程中的電流波形和局部放電信號數據。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氣絕緣電熱老化試驗設備,采用電熱連合的結構,有效模擬電氣設備運行時所承受的電、熱應力,并能夠同時對不同溫度、電壓類型、電壓等級下的多個試品進行試驗,并獲取試驗樣品老化過程中的電流波形和局部放電信號數據。
本發明的電氣絕緣電熱老化試驗設備,包括無暈高電壓試驗變壓器和至少一個試驗箱;所述試驗箱的箱體絕熱,試驗箱內設置加熱裝置,試驗箱頂部引入至少一個與無暈高電壓試驗變壓器的高壓輸出端相連的高壓電極,試驗箱下部設置至少一個檢測端子;所述高壓電極和檢測端子分別與試驗箱的箱體之間絕緣。
進一步,所述無暈高電壓試驗變壓器的高壓輸出端依次連接有保護電阻和耦合電容,所述高壓電極與耦合電容并連;
進一步,所述試驗箱頂部與高壓電極對應穿入高壓穿墻瓷套管,所述高壓電極通過高壓穿墻瓷套管引入試驗箱;所述試驗箱下部安裝至少一個低壓瓷套,所述檢測端子通過低壓瓷套引出試驗箱;
進一步,所述高壓穿墻瓷套管兩端設置防暈罩,接線端設置接線端子;
進一步,還包括電壓調節裝置和溫度調節裝置,所述電壓調節裝置與無暈高電壓試驗變壓器相連,所述加熱裝置為電加熱裝置,溫度調節裝置與加熱裝置相連;
進一步,所述試驗箱的箱體設置接地端子;
進一步,所述試驗箱設置換氣風機;所述試驗箱門設置彈簧預警力裝置;
進一步,所述試驗箱設置視窗,所述視窗位于試驗箱內側設置手動清潔裝置,手動清潔裝置的手柄設置在試驗箱外部;
進一步,所述高壓電極為高壓銅桿電極,所述接線端子為與高壓銅桿電極螺紋連接的表面光滑的銅球;
進一步,所述試驗箱內設置溫度偏差保護裝置、獨立工作室超溫保護裝置和加熱器溫度保護裝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電氣絕緣電熱老化試驗設備,采用電熱連合的結構,并設置多個試驗箱,能有效模擬電氣設備運行時所承受的電、熱應力,并能夠同時對不同溫度、電壓類型、電壓等級下的多個試品進行試驗,并獲取試驗樣品老化過程中的電流波形和局部放電信號數據;高壓電極通過高壓穿墻瓷套管引入試驗箱,保證絕緣的同時還可保證電極不被損壞;設置電壓調節裝置和溫度調節裝置,使試驗箱內溫度和電壓可調,可以高效的實現對不同溫度、電壓類型、電壓等級下的多個試品進行試驗;試驗箱設置換氣風機,用于置換試驗箱內產生的廢氣,保證工作環境;試驗箱設置視窗和手動清潔裝置,可以觀察試驗過程,并防止視窗凝露;試驗箱門設置彈簧預警力裝置,當工作室內有氣體忽然膨脹時,第一時間打開該裝置,以保護人員及機器的安全;設置工作室溫度偏差保護裝置、獨立工作室超溫保護裝置和加熱器溫度保護裝置,可以有效防止溫度漂移、溫度過沖、加熱器熱故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試驗箱結構主視圖;
圖3為圖2沿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6981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