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垃圾焚燒電廠垃圾滲瀝液收集、輸送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69588.0 | 申請日: | 2008-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985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24 | 
| 發明(設計)人: | 何秀明;江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鋼鐵集團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C02F1/00 | 分類號: | C02F1/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華 | 
| 地址: | 400080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垃圾 焚燒 電廠 滲瀝液 收集 輸送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垃圾焚燒電廠垃圾貯坑中滲瀝液的收集、輸送系統,屬于垃圾發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垃圾采用衛生焚燒法具有“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特點,已得到普遍的認同,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在中國紛紛興建。由于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普遍存在含水率較高、灰渣含量高的特點,故在垃圾焚燒發電廠中,為提高垃圾熱值(脫水后熱值可提高約10%),垃圾須經過3~5天的貯存期進行脫水,才由抓斗輸送至垃圾焚燒爐焚燒,故國家規范要求垃圾須貯存3~5天才能焚燒。同時較大的垃圾貯存量,有利于垃圾焚燒發電廠檢修運行。目前國內外通常的做法是在地下挖設垃圾貯坑實現對垃圾的貯存,這樣不但可以減小占地面積,同時便于運送來的垃圾的傾倒,垃圾貯坑深度通常在+0.00地坪以下-8~15m。
在+0.00地平下極深的垃圾貯坑中,垃圾貯存后水分的滲瀝、滲瀝液的排放、收集與輸送過程中,目前未得到有效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排液口存在雜物堵塞、清堵不便。這是由于滲瀝液成份復雜、腐蝕性極大、散發有CH4、H2S等易爆氣體、且毒性極大,清堵工作環境極其惡劣,往往對清堵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威脅,造成檢修清堵人員無法及時抵達排液口清堵。同時由于滲瀝液灰渣含量高、粘度大、流動性差,懸浮物較多,其在排液后流道中也常淤積堵塞排液溝,檢修人員常無法及時到達清淤。其后果就是貯坑中的垃圾浸泡在滲瀝液中,影響垃圾熱值。
在+0.00地坪以下-8~15m的深坑中滲瀝液的提升、排放工作也非常難以進行,由于沒有更好的辦法,通常是將提升設備(輸送泵)放入深坑下的滲瀝液中,由于液體腐蝕性極強,淤泥量極大,提升設備常因腐蝕而損壞,或者由于堵塞不能正常工作,使滲瀝液在垃圾貯坑中無法排出,嚴重影響垃圾焚燒效果。同時由于滲瀝液中存在易爆性氣體,存在危害設施及人員安全的隱患。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垃圾焚燒電廠垃圾滲瀝液的收集、輸送系統,本滲瀝液收集、輸送系統易排堵、防爆炸、防腐蝕、易清淤,能夠保護設備不受滲瀝液腐蝕侵害。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垃圾焚燒電廠垃圾滲瀝液收集、輸送系統,包括垃圾貯坑,其特征在于:在垃圾貯坑一側設有與該側相鄰的地下排液廊道,地下排液廊道的底部比垃圾貯坑底部低;垃圾貯坑與地下排液廊道對應的坑壁上設有排液柵欄,排液柵欄可將滲瀝液從垃圾貯坑排入地下排液廊道;地下排液廊道通過排堵進出通道與地面相通,地面出口設有換氣設備;本系統還包括與地下排液廊道相通的滲瀝液收集池,在滲瀝液收集池旁邊設有與滲瀝液收集池隔離的用于放置提升泵的滲瀝液泵房,提升泵的取水頭伸入滲瀝液收集池內。
所述垃圾貯坑底部為導流斜面,斜面的低端正對地下排液廊道,斜面坡度小于2%。
所述地下排液廊道壁上設有供清堵人員行走的行走平臺。
所述滲瀝液收集池上方設有清淤抓斗和排風裝置,清淤抓斗懸吊于支撐梁上并可左右滑移。
所述提升泵的管道內設有防止取水頭堵塞的反沖洗機構。
所述滲瀝液收集池內設有液位自動檢測裝置,液位自動檢測裝置與提升泵連接以控制提升泵的啟停。
相比現有技術,本滲瀝液收集、輸送系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方便清堵、清淤。工作人員可通過排堵進出通道進入地下排液廊道,對堵塞的排液柵欄進行疏通,可將地下排液廊道內的淤泥轉移至滲瀝液收集池內,再通過清淤抓斗方便的清除;
2、由于在地面設有換氣設備對地下排液廊道進行換氣,在滲瀝液收集池和滲瀝液泵房上方設有排風裝置,有毒有害氣體能盡快排出,防止聚集,避免了爆炸危險,保證了地下工作人員的安全;
3、特設的滲瀝液泵房將提升泵與滲瀝液有效隔離,避免了提升泵遭受腐蝕而影響正常工作的風險;同時反沖洗機構能夠防止取水頭堵塞,保證提升泵正常工作;
4、排液柵欄能夠自動、及時將滲瀝液從垃圾貯坑排入地下排液廊道,能避免垃圾被水浸泡,垃圾脫水效果好;
5、滲瀝液收集池的設置,能夠將滲瀝液收集到一個統一的地方集中進行處理,具有緩沖作用,有利于提升泵工作,也便于清淤和排風。
總之,本系統可使垃圾滲瀝液的收集、輸送不再成為困擾垃圾焚燒發電的老大難問題,整套系統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的運行,避免水泡垃圾而影響焚燒效果,且使滲瀝液產生的有害氣體能夠得到有效排出,保證了運行設備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鋼鐵集團設計院,未經重慶鋼鐵集團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6958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