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同軸接頭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67373.5 | 申請日: | 2008-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8800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25 |
| 發明(設計)人: | 段小文;劉敬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眾恒世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24/02 | 分類號: | H01R24/02;H01R13/52;H01R13/621;H01R9/0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 虹;孫 皓 |
| 地址: | 518067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同軸 接頭 組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信接頭組件。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通信領域的成本要求越來越底,而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對相關零件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了很多,特別是對連接器與其線纜組件的結構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現有設備上通信同軸接頭產品的對接方式為單一方式旋擰,室外用時防水要一個個的纏防水膠,安裝很不方便,存在著安裝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安裝后接頭排在一起體積太大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通信同軸接頭組件,要解決的問題是使通信同軸接頭組件安裝方便簡單、成本底、體積小,同時也能配合3G通信上智能天線體積減小與通信工程施工方便的要求。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通信同軸接頭組件,包括公連接頭和母連接頭,所述公連接頭和母連接頭分別按一對一位置集束式排列,所述公連接頭和母連接頭通過塑膠安裝面板和金屬安裝面板直插式連接,所述塑膠安裝面板和金屬安裝面板之間設有防水圈。
本發明所述塑膠安裝面板和金屬安裝面板的側邊設有壓緊鎖扣和手板螺絲緊固。
本發明所述公連接頭和母連接頭分別有3至12個,呈矩型或圓型排列。
本發明所述公連接頭包括金屬主體,所述金屬主體內設有連接線纜的內導體,所述線纜與金屬主體之間依次設有絕緣體、夾線襯套、第一夾線卡環、第一防水圈、第二防水圈、夾線螺套和第二夾線卡環。
本發明所述金屬主體上設有錐形槽。
本發明所述母連接頭包括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內設有相互連接的焊線金屬主體和連接內導體,所述金屬殼體和連接內導體之間設有絕緣體,所述金屬殼體的連接端設有開槽套圈和金屬套圈,所述開槽套圈內設有第三防水圈。
本發明所述金屬殼體外設有安裝螺母。
本發明所述開槽套圈內設有錐形凸起部份。
本發明所述金屬主體外設有安裝螺母。
本發明所述公連接頭尾部還設有外螺紋。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成本低、性能穩定、加工與使用方便的優點,可以使設備的體積大大減小,并可實現設備小型化及低風阻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通信同軸接頭組件的主視圖。
圖1-1為本發明通信同軸接頭組件的剖視圖。
圖1-2為本發明通信同軸接頭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通信同軸接頭組件50′Ω公連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通信同軸接頭組件50′Ω母連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1-1、1-2、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一種通信同軸接頭組件,包括公連接頭1和母連接頭2,所述公連接頭1和母連接頭2分別按一對一位置集束式排列,公連接頭1和母連接頭2通過塑膠安裝面板4和金屬安裝面板5直插式連接,所述塑膠安裝面板4和金屬安裝面板5之間設有防水圈7,當塑膠安裝面板4與金屬安裝面板5接合時可以防止水進入設備內。塑膠安裝面板4與金屬安裝面板5的側邊設有壓緊鎖扣3與手扳螺絲6緊固,以確保插接牢固可靠,并能壓緊防水圈7。
本發明所述公連接頭1和母連接頭2分別有3至12個,呈矩型或圓型排列。
本發明所述公連接頭1包括金屬主體14,金屬主體14內設有連接線纜11的內導體12,所述線纜11與金屬主體14之間依次設有絕緣體15、夾線襯套16、第一夾線卡環17、第一防水圈18、第二防水圈19、夾線螺套20和第二夾線卡環21。金屬主體14內設有錐形槽,金屬主體14外設有安裝螺母13,在公連接頭1尾部還設有外螺紋。
本發明所述母連接頭2包括金屬殼體34,所述金屬殼體34內設有相互連接的焊線金屬主體31和連接內導體37,所述金屬殼體34和連接內導體37之間設有絕緣體33,所述金屬殼體34的連接端設有開槽套圈35和金屬套圈36,金屬殼體34外設有安裝螺母32,所述開槽套圈35內設有第三防水圈3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眾恒世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眾恒世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6737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觸碰操作方法與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
- 下一篇:手持式電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