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濕式制動液加注機及其加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66499.0 | 申請日: | 2008-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0198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恒強;李桂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7D5/04 | 分類號: | B67D5/04;B67D5/06;B67D5/58;B67D5/33;B67D5/3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華烽知識產權事務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 |
| 地址: | 545007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動 加注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體輸送裝置,特別涉及汽車制造廠中汽車制動液加 注裝置和加注方法。
背景技術
較早期的制動液加注都是采用人工加注。具體方法為:一人在駕 駛室里用腳不斷的來回踩動汽車的制動踏板,利用汽車的制動泵給制 動液加壓,把制動液壓往制動管路,同時另一個人在汽車的底部打開 制動管路的排氣閥,利用制動液的流動把制動管路里的空氣排出,來 達到排除制動管路空氣的目的。而在駕駛室的員工,還需不斷地往制 動液油壺里補充制動液,當操作完畢后還要調整制動液油壺里的油面 線,使油壺里的制動液儲存量符合技術要求。該操作方式比較落后, 需要的操作人員比較多,員工的勞動強度比較大,而且由于在加注過 程中人為的因素比較多,所以制動液加注的質量波動比較大。在稍有 規模的汽車生產廠早已淘汰這種加注方法。
目前的汽車生產廠一般都采用機器加注。機器加注的方法一般 為:操作人員將機器上配有的加注槍套在制動液壺口。按下操作按鈕 后,機子就開始給車子制動管路抽真空,抽到一定程度后開始加注制 動液,加注機上設有計時裝置,加到一定時間后就自動停止。操作人 員拔出加注槍后,加注結束。這種制動液加注機存在這樣的缺點:
1、對車子制動管路真空要求較高,稍有泄漏就會導致加注失敗;
2、采購及維護成本較高,采購一般都要幾十萬或上百萬,而機器上 的零部件也很貴,每年都要投入很大一筆錢去維護;
3、結構復雜,維護困難。維護人員需要掌握多門技術才能保證機器 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濕式制動液加注方法及其設備,采用直接加注和 制動管路末端排氣相結合,加注過程中不需要抽真空,加注過程簡單, 設備費用低,解決現有技術中對制動管路要求高、操作繁瑣以及對操 作人員要求過高的技術問題。
一種濕式制動液加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首先將制動液由油箱輸入到鎮定罐內,排除氣泡;
B.將排除氣泡后的制動液注入汽車的制動系統中;
C.打開汽車制動系統末端處的排氣閥;
D.待排出的制動液中沒有氣泡時停止注入,同時關閉制動系統末端 處的排氣閥。
所述步驟A中還包括以下分步驟:
A1.通過補液泵和油桶插管將制動液從油桶送到補油箱,靜置一定 時間,進行初步氣泡排除;
A2.再由壓力泵將制動液加壓,將加壓后的制動液輸入到鎮定罐內, 該鎮定罐內壓力小于制動液本身的壓力。
所述步驟A2中采用齒輪泵加壓制動液,并用穩壓系統穩定齒輪 泵出口管路中的制動液壓力。
所述步驟D后還有以下步驟:
E.調整制動液儲存油壺液面高度,直至液面與加注口平齊。
所述步驟E中采用虹吸原理調整液面高度,在加注槍口上設置可 調整長度的加注管,將制動液液面調整至加注口平齊。
所述步驟D后還有以下步驟:
F.回收排出的制動液,將制動系統末端排氣閥排出的制動液和空氣 混合液收集排入補液箱內。
一種濕式制動液加注機,該加注機包括加注管路,在該加注管路 一端設置的控制閥門和加注槍,加注管路另一端設置的注液箱,所述 加注管路上自注液箱向加注槍方向依次串聯有加注泵和氣泡消除裝 置。
所述氣泡消除裝置為鎮定罐。
本發明的加注方法程序簡單,操作方便,而且,對操作人員的技 術水平也沒有過高的要求,降低成本。加注機加注較果好,結構簡單, 操作簡單易上手,制造與維護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濕式制動液加注機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上述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一種濕式制動液加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首先將制動液由油箱輸入到鎮定罐內,排除氣泡;
B.將排除氣泡后的制動液注入汽車的制動系統中;
C.打開汽車制動系統末端處的排氣閥;
D.待排出的制動液中沒有氣泡時停止注入,同時關閉制動系統末 端處的排氣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6649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液晶顯示設備和終端單元
- 下一篇:呼吸面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