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基于布里淵放大激光串行組束的二維并列型介質池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64909.8 | 申請日: | 2008-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0898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9 |
| 發明(設計)人: | 呂志偉;王雙義;王雨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S3/02 | 分類號: | H01S3/02;G02F1/35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劉同恩 |
| 地址: | 150001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基于 布里淵 放大 激光 串行 二維 并列 介質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介質池。?
背景技術
在基于非共線布里淵放大結構單元100的組束結構(見圖5)中,一束種子光束118通過非共線布里淵放大結構單元100、101、102和103先后與抽運光束106、109、114和117相互作用。在非共線布里淵放大結構單元100內,種子光束118與抽運光束106以一個固定的角度在介質池105內相互作用,完成抽運光束106對種子光束118的放大,放大后的種子光束由非共線布里淵放大結構單元100輸出,殘余的抽運光束106進入光學陷阱104,角度大小由種子光束118及抽運光束106的光強、口徑及介質池105的長度來決定。通過非共線布里淵放大結構單元100,在完成抽運光束106的注入和放大后種子光束的提取時,不再需要偏振版和QW的匹配,減少了光學元件的使用。而且抽運光束106和種子光束118的偏振態可以同為線偏光、圓偏光和自然光,降低了對偏振態的要求。通過非共線布里淵放大結構單元100后放大的種子光束進入下一個非共線布里淵放大結構單元101完成與第一束抽運光束109的作用。依次類推,到第n個非共線布里淵放大結構單元103中完成與第n束抽運光束117的作用后,輸出激光為n+1束激光的合成輸出。這里的附圖標記108、113和116為介質池,107、112和115為光學陷阱,110、111為45°全反鏡。?
在非共線布里淵放大結構單元100中,所用的介質池105為圓柱形的簡單結構,這種結構的介質池結構簡單、制作方便。由于在組束應用中,需要對介質池105的兩端窗片鍍上增透膜,而所鍍的增透膜都是有入射角度要求的,在抽運光束106和種子光束118角度較小時,可以滿足要求,而當在抽運光束106和種子光束118角度比較大時,由于種子光束118在注入介質池105時為垂直入射,而抽運光束106在注入介質池時為傾斜入射,那么如果要求介質池105端的窗片上所鍍的增透膜同時滿足兩個角度的光束入射和出射很困難,調整兩光束118和106在介質池105內的良好交叉重疊也比較困難,因此這種簡單結構的介質池105不能滿足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現有激光串行組束中非共線結構介質池存在的滿足兩個角度的光束入射和出射很困難、調整兩光束在介質池內的良好交叉重疊也比較困難的問題,提供一種用于基于布里淵放大激光串行組束的二維并列型介質池。本發明的介質池由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第四元件組成,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第四元件三者之間相互平行設置,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第四元件均設置在一個平面上,第二元件的中部、第三元件的中部和第四元件的中部均與第一元件相連通,Stokes光束和抽運光束在注入介質池時都保持與注入窗口垂直,第二元件與第一元件之間的角度、第三元件與第一元件之間的角度及第四元件與第一元件之間的角度均為5~45°。?
下面結合圖6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①使Stokes光束401和抽運光束403、404和405在注入介質池402時都可以保持與注入窗口垂直。②在波矢失配角容話范圍之內可以滿足較大的交叉角度。③并列排布的結構,在抽運光束之間沒有重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了空間,在更小的空間內,使Stokes光束與更多的抽運光束相互作用。④由于介質池的口徑與激光光束口徑匹配,那么只要調光束穿過介質池就可以實現光束在介質池內的交叉重疊,調節方便,而且能滿足角度較大時的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向視圖,圖3是圖1的B向視圖,圖4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主剖視圖,圖5是基于非共線布里淵放大結構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的發明效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參見圖1~圖4)本實施方式的介質池由第一元件2、第二元件1、第三元件3和第四元件4組成,第二元件1、第三元件3和第四元件4三者之間相互平行設置,第一元件2、第二元件1、第三元件3和第四元件4均設置在一個平面上,第二元件1的中部、第三元件3的中部和?第四元件4的中部均與第一元件2相連通。?
具體實施方式二:(參見圖1、圖4)本實施方式的第二元件1與第一元件2之間的角度a、第三元件3與第一元件2之間的角度b、第四元件4與第一元件2之間的角度c均為5~45°。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三:(參見圖1、圖4)本實施方式的第二元件1與第一元件2之間的角度a、第三元件3與第一元件2之間的角度b、第四元件4與第一元件2之間的角度c均為5°。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四:(參見圖1、圖4)本實施方式第二元件1與第一元件2之間的角度a、第三元件3與第一元件2之間的角度b、第四元件4與第一元件2之間的角度c均為15°。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6490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