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64638.6 | 申請日: | 2008-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9165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君偉;孫仰峰;李勐;李文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5/21 | 分類號: | C12N15/21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單 軍 |
| 地址: | 150030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牛 干擾素 多肽 基因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牛干擾素-α基因。
背景技術
干擾素(interferon.IFN)最早是由英國科學家Isaacs和Lindemann于1957年 發現。1980年國際干擾素命名委員會正式將其定名為interferon,簡寫為IFN。 牛基因工程干擾素-α的研究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1985年Velan等最先以 人干擾素-α基因為探針從牛的cDNA文庫中克隆了牛干擾素-α基因,目前為 止已克隆并測序了8個牛干擾素-α基因亞型。重組牛干擾素-α的體外表達具 有抗水泡性口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 副流感以及非洲豬瘟等多種病毒的作用,因此需要將牛干擾素-α轉入原核表達 體系進行表達(大腸桿菌是最為常用和最普遍的原核表達體系)。但由于牛干 擾素-α基因屬于真核基因,所以在原核表達體系(如大腸桿菌)內存在低表達 和構建表達載體后轉錄的mRNA翻譯活性低的問題,所以限制了牛干擾素-α 在實際畜牧生產中的應用和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牛干擾素-α基因在原核表達體系(如大腸桿 菌)內存在低表達和構建表達載體后轉錄的mRNA翻譯活性低的問題,而提 供的一種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
本發明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序列如SEQ?ID?NO:1所示。本發明木糖還原 酶基因序全長516bp,7bp處有起始密碼子ATG,508bp處有終止密碼子TAA, 有504bp完整的開放閱讀框。
本發明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所編碼的氨基酸序列與天然的牛干擾素-α多 肽相同,但本發明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序列中43bp~48bp處的堿基為 “CGTCGC”(此處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堿基為“AGGAGG”),73bp~78bp 處的堿基為“CGTCGC”(此處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堿基為“AGAAGG”), 106bp~108bp處的堿基為“CGC”(此處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堿基為 “AGA”),262bp~264bp處的堿基為“CTG”(此處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 因堿基為“CTA”),370bp~372bp處的堿基為“CGC”(此處天然牛干擾素-α 多肽基因堿基為“AGG”),385bp~387bp處的堿基為“CGT”(此處天然牛 干擾素-α多肽基因堿基為“AGA”),412bp~414bp處的堿基為“CGC”(此 處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堿基為“AGA”),442bp~444bp處的堿基為“CGC” (此處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堿基為“AGA”),457bp~459bp處的堿基為 “CGC”(此處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堿基為“AGA”),496bp~501bp處 的堿基為“CGTCGC”(此處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堿基為“AGGAGA”)。
本發明利用原核表達系統(大腸桿菌)優勢表達基因(偏愛密碼子)對牛 干擾素-α多肽基因進行基因改造;由于密碼子的改變本發明的牛干擾素-α多 肽基因的密碼子及密碼子對均為優勢密碼子和密碼子對,所以本發明的牛干擾 素-α多肽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蛋白表達量明顯提高,密碼子分析結果如圖2、 11、12、13和14所示,明顯強于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如圖1、7、8、9 和10所示),因此本發明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可以在原核表達系統(大腸桿菌) 中高效表達牛干擾素-α成熟多肽。
本發明的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的5’端自由能圖如圖3所示,天然牛干擾 素-α多肽基因的5’端自由能圖如圖4所示,本發明的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的3’ 端自由能圖如圖5所示,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的3’端自由能圖如圖6所 示;經RNAstructure(Version?4.3)軟件分析本發明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5’端 自由能高于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而且在本發明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翻 譯起始區周圍的序列不形成明顯的二級結構,使翻譯起始調控元件易被核糖體 識別和結合,所以本發明的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轉錄后mRNA的二級結構明 顯優于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提高牛干擾素-α的mRNA翻譯活性。
本發明所比對用天然牛干擾素-α多肽基因與天然牛干擾素-αA型基因同 源,相似性大于99%。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農業大學,未經東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6463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