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抗拉合金和抗磨合金及用兩種合金制備的搗固鎬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64025.2 | 申請日: | 2008-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3043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30 |
| 發明(設計)人: | 程景波;李玉坤;李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程景波;李玉坤;李健 |
| 主分類號: | C22C38/28 | 分類號: | C22C38/28;E01B27/14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榮玲 |
| 地址: | 150006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合金 磨合 用兩種 制備 搗固鎬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搗固鎬及兩種合金。
背景技術
搗固鎬主要用于鐵路系統的線路施工、維修,是道叉搗固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現有的搗固鎬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以低合金鋼鑄造或鍛造制成的,并在搗固鎬的鎬掌與枕木接觸部分焊接了一層耐磨層,但鎬掌要承受與枕木和鎬體兩部分的摩擦力,由于低合金鋼的耐磨性差,所以這種鎬使用30公里左右就需要修補,60公里左右就報廢;還有一種是整體用高錳鋼鑄成,這種雖然耐磨,但是由于高錳鋼的硬度很大,所以加工困難,僅是普通的工藝焊接是無法安全使用的,并且高錳鋼的韌性不高,不能滿足搗固鎬的鎬體部分傳載振動力的需要,這樣的高錳鋼搗固鎬使用70公里左右就報廢。搗固鎬的鎬體和鎬掌部分的受力是不同的,鎬體主要起到振動力的傳導作用,主要承受壓力,而對鎬掌主要承受摩擦力,所以現有的搗固鎬的材質和材質的單一性都不能滿足力學的需要,搗固鎬使用壽命很短,易于損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的搗固鎬的材質和材質的單一性都不能滿足力學的需要,搗固鎬使用壽命很短的問題,而提供抗拉合金和抗磨合金及用它們鑄造的搗固鎬。
本發明的抗拉合金按重量百分比由0.22%~0.27%的C、1.0%~1.15%的Mn、0.35%~0.4%的Si、1.0%~1.25%的Cr、0.3%~0.4%的Mo、0.08%~0.12%的Ti、0.03%~0.05%的稀土金屬、0.0001%~0.03%的P、0.0001%~0.03%的S和余量的Fe組成的。
本發明的抗磨合金按重量百分比由1.2%~1.3%的C、12.5%~13%的Mn、0.4%~0.6%的Si、1.0%~1.2%的Cr、0.3%~0.5%的V、0.1%~0.12%的Ti、0.03%~0.06%的稀土金屬、0.0001%~0.04%的P、0.0001%~0.008%的S和余量的Fe組成的。
本發明的搗固鎬是由上述抗拉合金鑄成的鎬體和上述抗磨合金鑄成的鎬掌焊接而成的。
本發明的抗拉合金的抗拉強度為800~820MPa,抗拉強度比現有金屬提高35%以上,抗磨合金的耐磨性比現有的耐磨金屬高出50%以上,用它們鑄造的搗固鎬的可焊性高,在焊接過程中兩種金屬能夠很好的融合,焊接部分的金屬的抗拉強度和耐磨程度都比其它金屬提高了25%以上,所以本發明的抗拉合金和抗磨合金使用一般的工藝焊接即可安全使用,本發明的鎬一次性可以使用80~100公里,補焊一次可再使用35~50公里,可使用115~150公里,使用壽命提高了64%以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搗固鎬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抗拉合金按重量百分比由0.22%~0.27%的C、1.0%~1.15%的Mn、0.35%~0.4%的Si、1.0%~1.25%的Cr、0.3%~0.4%的Mo、0.08%~0.12%的Ti、0.03%~0.05%的稀土金屬、0.0001%~0.03%的P、0.0001%~0.03%的S和余量的Fe組成的。
本實施方式的抗拉合金的制備方法為:按照本實施方式的重量百分比取原料后在880~900℃的條件下加熱3小時后,淬入水中,再以630~650℃的條件下加熱2.5小時后冷卻至室溫;即得到本實施方式的抗拉合金。
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抗拉合金按重量百分比由0.24%~0.26%的C、1.05%~1.1%的Mn、0.37%~0.39%的Si、1.10%~1.15%的Cr、0.37%~0.39%的Mo、0.09%~0.11%的Ti、0.035%~0.045%的稀土金屬、0.01%~0.02%的P、0.01%~0.02%的S和余量的Fe組成的。
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實施方式抗拉合金按重量百分比由0.25%的C、1.08%的Mn、0.38%的Si、1.12%的Cr、0.38%的Mo、0.10%的Ti、0.04%的稀土金屬、0.015%的P、0.015%的S和余量的Fe組成的。
本實施方式的抗拉合金抗拉強度為820MPa。
具體實施方式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二或三的不同點是:所加稀土金屬由鈧(Sc)、釔(Y)、鑭(La)、鈰(Ce)、鐠(Pr)、釹(Nd)、钷(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镥(Lu)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本實施方式中稀土金屬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組成時按任意比混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程景波;李玉坤;李健,未經程景波;李玉坤;李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6402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