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可拓聚類的零件分類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62348.8 | 申請日: | 2008-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1564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03 |
| 發明(設計)人: | 趙燕偉;蘇楠;唐輝軍;趙福貴;陳建;桂元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強 |
| 地址: | 310014***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可拓聚類 零件 分類 方法 | ||
1.一種基于可拓聚類的電鉆零件分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鉆零件分類方 法包括以下步驟:
1)提取電鉆零件結構特征節點域:設待分類電鉆零件集合
其中第i個產品Ai={R1m,…,Rrm}????(1)
表示產品Ai由r個電鉆零件Ri組成,其中電鉆零件最大結構特征數為m,用 vrm=c(Rrm)表示用于聚類分析的結構量值;
對于能夠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電鉆零件的第i個結構特征vi建立其物元模型為:
im表示電鉆零件Ri的特征個數;
對于Ri,通過確定電鉆零件某一結構特征的變化區間,得到Ai特征值節點域 V=<vmin,vmax>,根據公式(2)得到特征數值區間節點域Xnjm=<Vmin,Vmax>,建立節 點域模型為Rmi:
其中Xnjm(k=1,...,mi)表示電鉆零件Ri的第n個特征數值區間;
2)確定結構特征變量數值v:基于市場上的已有產品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結構特征 趨勢,利用中點逐漸逼近算法得到電鉆零件最優結構特征量值vi;
當對結構特征c的要求屬于越小越優性,則
當對結構特征c的要求屬于越大越優性,則
3)建立各個電鉆零件結構的距公式:根據公式(3)(4)和(5),計算Ri距值到其 節點域的關聯程度ρ:
定義結構特征距值:
距值K(Ri,Rim)表示了Ri的結構特征c的關聯數值,ωi通過層次分析法得到,表 示特征元素的權重,
4)確定Ri,Rj結構關聯度T(i,j):
T(i,j)=|K(Ri,Rim)-K(Rj,Rjm)|????(8)
其中T(i,j)=T(j,i),遵循同樣的計算方法,對于設計產品的n個結構特征,分別計 算得到T(i,j)(i=1,...,n;j=1,...,n),它們構成對稱矩陣M:
或T(i,j)越是趨近于0,Ri,Rj之間的關聯程度越大;
T(i,j)>0,這種情況下,T(i,j)的值越大,表示Ri,Rj之間的關聯程度越小;
5)對對稱矩陣M進行數值分析,由于每一行代表一個電鉆零件與其它n-1個電 鉆零件之間的關聯度,且T(i,i)=0(i=1,...,n),選取矩陣M中的最小值,設為T(p,q)= min{T(i,j),j=1,...,n;i=1,...,n;i≠j},即電鉆零件Rp、Rq之間的關聯度是最小的;把 Rp、Rq劃入同一類中,記為{p,q},電鉆零件Rp,Rq組成新的電鉆零件Rpq,對于任 意Ri,它與Rpq之間的關聯度為:T(i,pq)=min{T(i,p),T(i,q)};
當n>2時,劃去矩陣M中的第p行和第q列,依照Rpq和任意Ri,之間的關聯 度,它們共同組成一個新的對稱矩陣,其階數為n-1;
6)確立聚類分析的平均關聯度數值:
設定平均關聯度
7)對新形成的n-1階的對稱關聯矩陣利用步驟5)中的算法過程,得到n-2階的 對稱矩陣,循環上述過程,當最小關聯度大于K值時,則終止聚類過程,得到唯 一的聚類結果:電鉆零件的類別,以及各個類別的電鉆零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6234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