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腎虛癥的藥物組合物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62097.3 | 申請日: | 2008-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8475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敏;楚生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敏;楚生輝 |
| 主分類號: | A61K36/73 | 分類號: | A61K36/73;A61K47/36;A61P13/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35浙江省溫***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腎虛 藥物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及中草藥,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腎虛癥的口服中草藥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腎病是一類常見的證候群,臨床許多疾病都可出現(xiàn)腎病癥狀。據(jù)統(tǒng)計發(fā)病率高達10%以上,且死亡率居內(nèi)科之首。腎病可延續(xù)幾年甚至幾十年以至腎功能衰竭,治療費用巨大,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極大。國內(nèi)外、中醫(yī)西醫(yī)都將腎病視為難以治療的常見病。目前,國內(nèi)對于腎病的治療方案應用中藥,治療腎陽虛已經(jīng)取得一定療效。但是,對于腎陰虛還沒有有明顯療效而且治療成本低的藥物。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新的治療腎虛證,特別是對腎陰虛,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癥及尿毒癥早期病癥具有明顯療效的口服中草藥藥物組合物,治療成本比較低。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來實現(xiàn):
一種治療腎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主要原料為組分組成、或者是由下列主要原料的水提物作活性成分和藥學上可接受的附加劑組成、或者是由下列主要原料的醇提物作活性成分和藥學上可接受的附加劑組成:
扶芳藤20~90重量份、石血20~90重量份、梵天花20~90重量份、土太子參20~90重量份、蔓莖鼠尾草20~80重量份、野蕎麥20~80重量份、龍芽草20~80重量份。
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來實現(xiàn):
所述的配方優(yōu)選為:
土太子參30~60重量份、扶芳藤30~60重量份、石血30~60重量份、梵天花30~60重量份、蔓莖鼠尾草30~50重量份、野蕎麥30~50重量份、龍芽草30~50重量份。
所述的藥學上可接受的附加級是下列的一種或一種以上:蔗糖、乳糖、糊精、淀粉、β-環(huán)糊精、羥丙基-β-環(huán)糊精、微晶纖維素、微粉硅膠、羥丙基纖維素、羧甲淀粉鈉、交聯(lián)聚維酮、阿斯帕坦、甜菊甙、香精、甘露醇、山梨醇、硬脂酸、丙烯酸樹脂、半合成脂肪酸脂、凡士林、液狀石蠟、吐溫-80、卵磷脂、十二烷基硫酸鈉、甘油、明膠、聚乙二醇、聚乙二醇-32甘油月桂酸酯(gelucire44/14)、聚維酮k30。
本發(fā)明的配方,加不同的附加劑及適當?shù)墓に嚳梢灾瞥筛鞣N適宜的口服劑型,如糖漿劑、片劑、膠囊劑、散劑、丸劑、顆粒劑、沖劑等固體劑型。
本發(fā)明原為民間驗方,經(jīng)發(fā)明人多年臨床驗證并不斷總結、調(diào)整及大量試驗研究發(fā)展而成。它的特點是:
土太子參:養(yǎng)陰清熱,補腎。用于腎虛腰痛、陰虛牙痛、肝炎、腎炎。扶芳藤:補腎止瀉,祛風濕,強筋骨。用于腎虛腰痛、風濕性腰膝關節(jié)酸痛、慢性腹瀉。石血:補腎止瀉,祛風通絡。用于腎虛腹瀉、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jié)炎。梵大花:健脾益腎。用于腰肌勞損、功能性子宮出血、營養(yǎng)性水腫、赤白帶下。蔓莖鼠尾草:清熱利濕,調(diào)經(jīng)止血。用于白帶、小便頻數(shù)、腰痛、月經(jīng)過多。野蕎麥:清熱解毒,排膿消腫,益腎。用于肺膿瘍、盜汗、急性扁桃體炎、腎虛腰痛、癤癰、毒蛇咬傷。龍芽草:補腎,止瀉,止血,驅蟲。用于出血、腹瀉、絳蟲病、陰道滴蟲病、血小板減少癥、癤腫。本藥物組合以上太子參、扶芳藤補腎治療腎炎癥,用梵天花、石血等補藥控制蛋白流失,用野蕎麥、蔓莖鼠尾草解毒抗炎,三管齊下,控制并治療腎虛證。所制得的口服中草藥藥物組合物,一般病人服用5日即可見效,各項檢驗指標可逐漸恢復至常值。連續(xù)用藥,10天為一療程,一般輕癥病人一個療程,重癥病人二至三個療程就能治愈,有效率達到98.3%。治療費用每療程約為300元左右,是一種治療腎病的理想藥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
實施例1
取上太子參60克、扶芳藤60克、石血60克、梵天花60克、蔓莖鼠尾草50克、野蕎麥50克、龍芽草50克。將以上藥物分別干燥粉碎至100目細粉狀,混合后加適量的溫開水攪拌調(diào)和均勻,用制粒機制成粒狀藥丸,每丸重0.3克,在常溫下晾曬或在烘箱內(nèi)干燥,再經(jīng)消毒處理后包裝即成丸劑。
實施例2
取土太子參90克、扶芳藤90克、石血90克、梵天花90克、蔓莖鼠尾草80克、野蕎麥80克、龍芽草80克。將以上藥物分別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40(55~60℃),加乙醇至醇量達50%,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35~1.38(55~60℃)稠膏,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加適量輔料,混合均勻,制粒,壓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片劑。
實施例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敏;楚生輝,未經(jīng)劉敏;楚生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6209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