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樹木涂白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61760.8 | 申請日: | 2008-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1816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10 |
| 發明(設計)人: | 鄭元態;謝瑞木;嚴偉杰;張水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5C1/06 | 分類號: | B05C1/06;B05C11/10;A01G13/00;A01M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強 |
| 地址: | 310014***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樹木 涂白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園林工具,尤其是一種樹木涂白機。
背景技術
樹干涂白,目的是防治病蟲害和延遲樹木萌芽,避免日灼危害。在日照、溫度變化劇烈的大陸性氣候地區,植物經過刷白,可以避免植物受到突然變溫的傷害。涂白劑具有隔熱效果,涂白可以減弱樹木地上部分吸收太陽輻射熱,從而延遲芽的萌動期。此外,秋后初冬,許多昆蟲喜歡在老樹皮的裂縫中產卵過冬,將樹刷白對許多害蟲有殺滅作用。
樹木涂白的主要對象是行道樹、農田防護林、一些經濟林、市區綠化林等,國內各地涂白工作基本類似,無地域之分。而像大興安嶺林區、西北防沙林等大型林區是不進行涂白工作的。
在我國,還未出現過類似的樹木涂白機器,樹木涂白工作基本由人工完成。但基于樹木涂白的重要作用及人工涂白所存在的很多缺陷,對樹木涂白機器的研制是非常必要的。
根據對人工涂白工作的調研了解,將人工涂白的不足之處歸結如下:(1)人工涂白工作效率低下。樹木涂白要求對樹木各個面都能均勻地涂上石灰漿,才能起到涂白的作用。人工需要彎腰長時間工作,樹是圓柱狀,人工需要不斷移動才能刷好一棵樹,而且為了美觀,要求各樹木的涂白高度基本一致,人工只有經過初步測量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大大影響了工作效率。(2)出動大量的人工。樹木涂白是項季節性的工作,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大量的樹木完成涂白,所以一般需要臨時雇傭大量的人工。(3)人工勞動強度大。人工一整天彎腰工作,對工人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也因為勞動強度大,大大影響了工作效率。人工涂白的速度為人均每天刷50棵樹木。(4)涂白質量差。涂白效果的好壞大大影響樹木地正常生長。人工涂白為了提高工作速度,所配置石灰漿非常粘稠,流動性很差,所以很難進入到樹木的空隙之中,真正地起到防蟲害的作用。而且涂層不均勻,涂白效果不好。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已有的樹木涂白的人工完成、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質量差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機械化工作、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涂白效率和涂白質量的樹木涂白機。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樹木涂白機,包括機架、自動升降機構、夾持機構和供液系統,在所述機架底部安裝一組萬向輪和車輪,所述自動升降機構包括自動升降架、鋼絲、收線盤和收線盤驅動機構,所述自動升降架安裝在機架上,在所述自動升降架的上端安裝滑輪,所述鋼絲穿過所述滑輪,所述鋼絲卷在收線盤上,所述鋼絲的端部固定安裝在夾持機構上,所述收線盤與收線盤驅動機構連接;所述夾持機構包括T型連桿、第一夾持手、第二夾持手和自動前后伸縮毛刷組,所述T型連桿的中部開有滑槽,所述滑槽上套有可沿滑槽滑動地連接銷,所述連接銷上鉸接左、右長桿,所述左、右長桿的端部與第一夾持手的下端鉸接,所述T型連桿的端部分別與左、右短桿鉸接,所述左、右短桿的端部與第二夾持手鉸接,所述第二夾持手的端部與所述第一夾持手的中部鉸接,所述自動前后伸縮毛刷組包括四組自動前后伸縮毛刷和兩組自動前后伸縮旋轉毛刷,所述自動前后伸縮毛刷安裝在第一伸縮器上,所述第一伸縮器固定安裝在第二夾持手上,所述自動前后伸縮旋轉毛刷通過萬向節安裝在第二伸縮器上,所述第二伸縮器固定安裝在第一夾持手上;所述供液系統包括石灰漿容器、輸液管和安裝在毛刷上的噴頭,所述石灰漿容器外安裝泵,所述泵經輸液管與噴頭連接。
作為優選的一種方案:所述石灰漿容器內安裝有過濾網和攪拌器,攪拌器固定在轉軸上,轉軸與電機的輸出軸聯接,攪拌器位于過濾網內。
作為優選的另一種方案:所述第一夾持手為兩個S型夾持手,所述第二夾持手為折形夾持手。
進一步,所述的T型連桿的上端與復位機構連接。
所述第一伸縮器和第二伸縮器均為三級滑軌和彈簧,所述三級滑軌的上滑軌通過平頭螺栓固定在夾持手上,三級滑軌的下滑軌通過長平頭螺栓,長平頭螺栓的另一端面固定毛刷,所述彈簧安裝在前長平頭螺母和上滑軌之間。
作為優選的再一種方案:所述收線盤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錐齒輪、第二錐齒輪和收線驅動電機,所述收線盤的轉軸上安裝第一錐齒輪,所述第一錐齒輪與第二錐齒輪嚙合,所述第二錐齒輪安裝在收線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6176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