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模型化測量和動態重量變化率預測的動態稱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60646.3 | 申請日: | 2008-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114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青;李雄;葉綱;施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計量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F17/00 | 分類號: | G01F17/00;G01F13/00;B65B1/32;G06F17/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懷禹 |
| 地址: | 310018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模型 測量 動態 重量 變化 預測 稱重 方法 | ||
1、一種基于模型化測量和動態重量變化率預測的動態稱重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步驟如下:
1)模型化測量:
設入測量系統的輸入即被測量為ui(k),測量系統的輸出即測量輸出值為uo(k);ui(k)是固體粉狀或顆粒狀物料落入稱重料斗的變化質量,uo(k)是測量系統的測量輸出值,當測量系統是理想系統時,ui(k)、uo(k)的動態關系描述為
uo(k)=K·ui(k)......................(1)
式(1)中K是常數。而實際的測量系統是一個線性定常離散動態系統,其差分方程的描述為
a0uo(k)+a1uo(k-1)+…+anuo(k-n)=b0·ui(k)+b1·ui(k-1)+…+bm·ui(k-m)
(m≤n)...........................(2)
為了獲得式(2)差分方程,采用階躍輸入方法,觀察并獲取輸出信號,將獲取的輸出信號和階躍輸入信號代入式(2),采用最小二乘法估算出ao、a1、…、an和bo、b1、…、bn,將式(2)寫成算子形式,并令n=m、ao=1,則:
A(q-1)uo(k)=B(q-1)·ui(k)....................(5)
式(5)中
A(q-1)=1+a1q-1+a2q-2+…+anq-n
B(q-1)=b0+b1q-1+b2q-2+…+bnq-n
考慮到模型的誤差和測量噪聲,式(5)方程改寫為
A(q-1)uo(k)=B(q-1)·ui(k)+e(k)....................(6)
式(6)中e(k)稱為模型殘差或方程誤差,將式(6)改寫成
uo(k)=-a1uo(k-1)-…-anuo(k-n)+b0·ui(k)+b1·ui(k-1)+…+bn·ui(k-n)+e(k)
...........................(7)
定義
式(7)可寫為
將測得的(N+n)個數據代入式(8),建立N個方程組,則寫成矩陣方程的形式
其中
根據最小二乘法,選擇使得誤差準則函數J為最小:
令
則
求得的估計值
將式(10)代入式(7),令e(k)=0,并改寫為:
根據式(11),可由uo(k)、uo(k-1)、…、ui(k-1)、…,得出ui(k)。
2)動態重量變化率預測:
實際物料落入稱重料斗的重量信號是ui(kΔt),ui(kΔt)的變化是不均勻的,Δt是采樣間隔時間,kΔt=kjΔt處是送料裝置關斷點,但由于物料送料機構的慣性和空中物料的存在,實際關斷點的重量與穩態重量存在Δui的偏差;最大重量大于穩態重量,是因為物料自由落體的瞬時沖擊力造成,從重量變化看,物料重量信號ui(kΔt)的變化均勻性用ui(kΔt)的變化率dui/dt衡量,dui/dt為大于零的常數時,說明物料重量是勻速上升,而實際表明dui/dt不是常數,即送料速度不均勻是一定存在的;且dui/dt大,則將造成實際關斷點的重量與穩態重量偏差值Δui大;dui/dt小,則將造成實際關斷點的重量與穩態重量偏差值Δui小;因此,物料動態重量的變化率dui/dt與偏差值Δui存在對應關系,根據實測實驗表明,偏差值Δui與變化率dui/dt為線性關系:
式(12)中K是經實驗確定的常數,其量綱是S(秒);
對于實際離散測量系統,采用
計算dui/dt,式(13)中kj>kh,kj是到實際關斷點時的第kj次采樣,若kj-kh=m,則kh是在kj前早m次的采樣時刻。將式(13)代入式(12)可估算出將出現的偏差值Δui,或者在處kj可更精確地估算出穩態的重量值,從而提高動態定量稱重的精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計量學院,未經中國計量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6064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