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1-氨基-1-環烷基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59337.4 | 申請日: | 2008-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2505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華星;駱成才;楊志杰;鄒建衛;江海亮;呂海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C255/46 | 分類號: | C07C255/46;C07C253/3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鄞州甬致專利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代忠炯 |
| 地址: | 315100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氨基 環烷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農藥、化工中間體、醫藥中間體領域,尤其是一種1-氨基-1-環烷基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1-氨基-1-環烷基腈化合物作為一種中間體化合物,可用于醫藥中間體領域等,如:用于合成5-aminoimidazole?ribonucleotide等。本發明作出以前,我們檢索發現,氨基環烷基腈類化合物有如下現有合成方法:中國專利公布號為CN1429817的1-氨基-1-環戊基腈合成方法,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55(14),427-81,1990上公開發表的關于1-氨基-1-環丙基腈的合成方法;國際專利公開號為WO2005021485的1-氨基-1-環丁烷基腈合成方法;以及Synthesis?2001,16,2445-2449上發表的1-氨基-環己基腈的合成方法。現有路線中有個共同缺點是,產物分離中要接觸酸性水溶液引起腈基的水解,使得產物純度不高,影響了后續進一步合成其它化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1-氨基-1-環烷基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該方法采用了新的合成路線,避免了前面文獻中用到的劇毒氰化鈉原料和凍干法分離產品用的合成方法,能簡單、高純度、低成本地合成系列的氨基環烷基腈化合物。
本發明的1-氨基-1-環烷基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合成步驟如下:
a.合成二苯甲酮亞胺基乙腈:以氨基乙腈鹽酸鹽和二苯甲酮亞胺為原料,二氯甲烷為溶劑,常溫下攪拌反應;反應液經萃取分離干燥得黃色固體;
b.合成二苯甲酮亞胺基環烷基腈:以甲苯為溶劑,加入a步驟合成的二苯甲酮亞胺基乙腈和C2~C5的二溴鹵代烷烴,在氫氧化鈉的堿性條件下于25~60℃攪拌反應;提純得到淡黃色結晶;
c.以丙酮做溶劑溶解b步驟合成的二苯甲酮亞胺基環烷基腈,加入酸性陽離子樹脂攪拌,過濾;然后將樹脂轉移到無機堿的醇溶液中,攪拌,過濾,濾液干燥即得;
其中,所述環烷基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所述氨基乙腈鹽酸鹽和二苯甲酮亞胺的摩爾比為1~1.5∶1,C2~C5的二溴鹵代烷烴與二苯甲酮亞胺基乙腈的摩爾比為1∶1~1.5,酸性陽離子樹脂與二苯甲酮亞胺基環烷基腈的配比為20~50克/0.1摩爾,無機堿與酸性陽離子樹脂摩爾用量配比為1∶1~1.5。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C2~C5的二溴鹵代烷烴為1,2-二溴乙烷、1,3-二溴丙烷、1,4-二溴丁烷或1,5-二溴戊烷。所述無機堿為碳酸鉀、碳酸鈉或碳酸銫。所述醇溶劑為無水甲醇或無水乙醇。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路線如下:
本路線以氨基乙腈鹽酸鹽為原料,用二本甲酮亞胺保護氨基,再在堿性條件下與不同鏈長的二溴鹵代烷成環,然后用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解去二苯甲酮亞胺的保護。脫保護后的氨基與陽離子樹脂中的磺酸基團反應,產物固載到樹脂中,通過過濾實現產物與底物的分離。負載了產物的陽離子樹脂在無機堿的醇溶液中攪拌,產物從樹脂中洗脫進入醇溶液中,過濾除去樹脂,減壓蒸餾得到高純度的目標化合物。
本發明技術特點是酸性陽離子樹脂既可以作為催化劑脫去氨基的保護基二苯甲酮亞胺,又可以同時把氨基環烷基負載在樹脂上,通過簡單過濾就把氨基環烷基和脫下的二苯甲酮分離開。負載有氨基環烷基腈的樹脂在有碳酸堿的醇溶液中,氨基環烷基腈很容易就被洗脫在醇溶液中,沒有其它雜質,蒸干溶劑得到純的氨基環烷基化合物。做到了產物的快速分離,避免了用酸性溶液脫保護基引起的腈基水解。
本發明有益的效果是:工藝路線簡單、分離效果好、原料廉價易得、原材料回收效果好、成本低,適合工業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單口瓶中,加入44克二苯甲酮亞胺,44克的氨基乙腈鹽酸鹽,300毫升二氯甲烷,常溫攪拌10小時,過濾除去反應液中的固體,然后加水萃取,干燥有機相后減壓蒸餾得到黃色固體44.6克,為二苯甲酮亞胺基乙腈,收率83.3%。GC-MS分析,分子量222。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未經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93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