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竹筋夯土墻建造技術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58827.2 | 申請日: | 2008-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4907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21 |
| 發明(設計)人: | 陶忠;潘文;楊曉東;白羽;曹凈;何玲;高智能;陳志壽;焦春節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B2/84 | 分類號: | E04B2/84;E04C5/07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賽曉剛 |
| 地址: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夯土 建造 技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竹筋夯土墻建造方法,屬于土木工程的生土房屋和土木結構房屋(包括夯土墻建筑物)建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生土建筑在廣大農村普遍存在。作為承重和維護的傳統生土墻體,在歷次地震中破壞最為嚴重。少數墻體雖配有竹筋,但缺乏合理的設計和建造(竹筋配置數量和位置不當,竹筋錨固不當等),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成為墻體抗震薄弱環節。現代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抗震墻)建造技術告訴我們,合理的配筋設計和相應的構造措施,可以使墻體具有很高的延性和抗震承載力。試驗和計算表明,通過控制在夯土墻配置合理的竹筋和相應的建造措施,即可達到提高生土墻體的延性和抗震承載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克服夯土墻未經專門設計或試驗驗證的竹筋層變成薄弱環節的問題,真正發揮夯土墻內水平受力竹筋的抗拉作用,提高傳統夯土墻抵抗來自面內的水平地震分量的作用(即提高作為抗側力構件的夯土墻抵抗水平地震作用能力),進而改善傳統夯土墻房屋整體的抗震性能的竹筋夯土墻建造方法。
本發明竹筋夯土墻建造方法是:包括墻體(5)和竹筋,其特征在于:墻體(5)厚度為t,每層配置水平受力竹筋的數量為n排,水平竹筋(1)沿墻厚方向布置n=t/100排,水平受力竹筋(1)橫截面10mm寬、4mm厚的竹條,排間距是100mm,與外墻邊距離是50mm;厚度連接竹筋(3)橫截面尺寸為5mm×5mm,長為300mm的竹條,沿墻體(5)厚度方向與水平受力竹筋(1)垂直交叉,沿墻體(5)寬度按600等距布置,兩端的連接竹筋(3)與墻體寬度方向外墻邊間距為100mm,水平受力竹筋(1)和厚度連接竹筋(3)形成的竹筋層沿墻體(5)高度方向按照間距200mm分層布置,首層竹筋距離基礎頂面300mm;豎向錨固竹筋(2)橫截面尺寸為5mm×5mm,長為300mm的竹條,豎向錨固竹筋(2)沿墻體厚度方向與水平受力竹筋垂直布置n排,于竹筋中點處與水平受力竹筋(1)和厚度連接竹筋(3)的竹筋層垂直連接,三種竹筋交叉處用稻草(4)或鐵絲或其它材料綁扎固定。
竹筋的最小配筋率為0.024%,最大配筋率為0.511%。
竹筋夯土墻建造技術,是理論計算與試驗相結合的產物。首先通過計算得出夯土墻內所需鋪設的竹筋數量(即求配筋率),過大或過小的配筋率會造成類似混凝土結構當中超筋或少筋破壞。具體的說,竹筋夯土墻竹條過多導致在該層首先破壞,過少則竹條對整個墻體的貢獻就微不足道了。所以找到合理的配筋率范圍顯得特別重要。以下是計算過程及技術方案:
一、最小配筋率的計算
假設:fy與fc分別為鋼筋與砼的標準強度;fy′與fc′分別為竹筋
與土坯的標準強度。AS與As′分別為鋼筋與竹筋的截面面積;A與A′分別為鋼筋砼抗震墻與竹筋土坯墻的橫截面總面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588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卷煙自由燃燒速度測定儀
- 下一篇:用來固定光管的燈座





